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文是《Android內核開發》系列的第五篇文章,本文重點介紹如何把編譯輸出的鏡像文件燒寫到Android設備中。
玩過刷機的朋友肯定對fastboot這個工具并不陌生,它是Android SDK中提供的一種開發工具,支持通過USB線將手頭的鏡像文件更新/燒錄到Android設備中,常用的fastboot燒錄過程如下:
fastboot flash boot boot.img fastboot flash system system.img fastboot flash userdata userdata.img fastboot flash cache cache.img fastboot flash recovery recovery.img fastboot reboot
這樣,就把我們編譯輸出的鏡像文件分別成功更新到Android設備指定的分區去了。
但是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嗎?
其實fastboot是Google定義的一種傳輸協議,它工作在Android設備與PC機兩端,就像瀏覽器常用的HTTP協議一樣,需要服務器/客戶端同時支持該協議才能完成數據的傳遞。
Google提供了fastboot協議的定義和源碼,需要設備廠商將代碼移植到自己設備的bootloader中,并不是所有的Android設備都支持fastboot,因此,我們可能買到的有些開發板的并不支持fastboot,這就需要我們采用其他方式燒錄,或者修改bootloader/u-boot源碼,讓其支持fastboot協議。
Google定義的fastboot協議地址:這里(需要×××)
由于AOSP官網被墻,因此我也把該協議定義文本拷貝了一份到我們Github中,地址如下:
https://github.com/Jhuster/AOSP/blob/master/documents/fastboot_protocol.txt
對于任何標準的Android設備而言,它都會對內部存儲空間進行分區,不同的設備的分區大小都不一樣,但通常都會有如下幾個分區:
/boot /system /recovery /data /cache /misc
各個分區分別對應著各個鏡像文件在設備中實際的存儲位置。下圖所示,是ADP1/G1手機的系統分區劃分:
由此我們知道了,其實fastboot命令執行的流程,就是根據命令參數,將新的鏡像文件拷貝到指定分區的過程,其實并不復雜。
那么,不支持fastboot協議的設備一般是如何燒錄Android鏡像的呢?
其實上面也提到了,fastboot協議是工作在bootloader之中的,在沒有fastboot出現之前,嵌入式系統的鏡像燒寫通過bootloader也是完全可以完成的,這里通過示例簡單演示一下Linux內核燒寫過程 。
通常在u-boot啟動過程中,會有3秒的停留,在串口終端敲擊回車中斷u-boot啟動內核的過程,這時就可以輸入u-boot支持的各種命令與板子交互了,舉例如下:
$ nand erase 0x100000 0x200000 //擦除掉nandflash指定位置區域的數據 $ tftp 0x80000000 uImage //通過tftp將內核下載到內存指定位置 $ nand write 0x80000000 0x100000 0x200000 //把內存中的內核燒寫到nandflash指定的位置
同理,只要清楚存儲空間的分區和地址,就能夠通過u-boot完成鏡像的燒寫過程,當然,u-boot是怎么燒錄到開發板的呢?這是通過JTAG工具燒寫的,這里就不詳細論述了。
當然,如果系統是從外接的SDCard啟動就更簡單了,只需要把SDCard連接到電腦上,覆蓋對應分區里面的鏡像文件就可以了。
關于Android系統分區和鏡像的燒錄介紹到這兒了,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或者來信lujun.hust@gmail.com交流,你也可以關注我的微博 @盧_俊 獲取最新的文章和資訊,謝謝。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