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Gradle的實用技巧有哪些”,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Gradle的實用技巧有哪些”吧!
有時我們在分析依賴沖突時,需要查看依賴樹,我們常用的查看依賴樹的命令為
gradlew app:dependencies
不過這種命令行方式查看依賴樹出來的信息太多,看的有些費勁
所以官方又推出了Scan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加方便地查看依賴樹
在項目根目錄位置下運行gradle build \--scan即可,然后會生成 HTML 格式的分析文件的分析文件
分析文件會直接上傳到Scan官網,命令行最后會給出遠程地址
第一次跑會讓你在 Scan 官網注冊一下,郵件確認后就能看了
scan 工具是按照依賴變體挨個分類的,debugCompileClassPath 就是 dedug 打包中的依賴包了
如上,使用這種方式分析依賴樹更加方便簡潔
如下所示,我們常常使用ext來管理依賴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fileTree(include: ['*.jar'], dir: 'libs') implementation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appcompat-v7"] implementation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cardview-v7"] implementation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design"] implementation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constraint-layout"] annotationProcessor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glide_compiler"] ... }
這樣雖然實現了依賴的統一管理,但是隨著項目越來越大,依賴也會越來越多,常常會有幾十甚至上百行,導致build.gradle越來越長
有沒有一種好的方式不在 build.gradle 中寫這么多的依賴配置?
有,就是使用循環遍歷依賴。
示例如下,首先添加config.gradle
ext{ dependencies = [ // base "appcompat-v7" : "com.android.support:appcompat-v7:${version["supportLibraryVersion"]}", ... ] annotationProcessor = [ "glide_compiler" : "com.github.bumptech.glide:compiler:${version["glideVersion"]}", ... ] apiFileDependencies = [ "launchstarter" :"libs/launchstarter-release-1.0.0.aar" ] debugImplementationDependencies = [ "MethodTraceMan" : "com.github.zhengcx:MethodTraceMan:1.0.7" ] ... implementationExcludes = [ "com.android.support.test.espresso:espresso-idling-resource:3.0.2" : [ 'com.android.support' : 'support-annotations' ] ] ... }
然后在build.gradle中配置如下:
apply from config.gradle ... def implementationDependencies = project.ext.dependencies def processors = project.ext.annotationProcesso def implementationExcludes = project.ext.implementationExcludes dependencies{ // 處理所有的 xxximplementation 依賴 implementationDependencies.each { k, v -> implementation v } // 處理 annotationProcessor 依賴 processors.each { k, v -> annotationProcessor v } // 處理所有包含 exclude 的依賴 implementationExcludes.each { entry -> implementation(entry.key) { entry.value.each { childEntry -> exclude(group: childEntry) } } } ... }
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1.后續添加依賴不需要改動build.gradle,直接在config.gradle中添加即可
2.精簡了build.gradle的長度
上面介紹了通過config.gradle管理依賴的方法
在我們添加Gradle依賴時,還有一些痛點
1.不支持代碼提示
2.不支持單擊跳轉
3.多模塊開發時,不同模塊相同的依賴需要復制粘貼
使用buildSrc+kotlin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效果如下:
由于buildSrc是對全局的所有module的配置,所以可以在所有module中直接使用
這里就不多介紹了,詳細開發及引入buildSrc的過程可見:
[譯]Kotlin + buildSrc:更好的管理Gadle依賴
buildSrc vs includeBuild
上面介紹的方法使用的是buildSrc,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不過它的缺點在于構建速度上會慢一些,使用includeBuild可以實現同樣的效果
兩者實現的最終效果是差不多的
詳細實現可見:【奇技淫巧】除了 buildSrc 還能這樣統一配置依賴版本?巧用 includeBuild
我們在開發中,引入一些插件時,有時需要在build.gradle中引入一些配置,比如greendao,推送,tinker等
這些其實是可以封裝在相應gradle文件中,然后通過apply from引入
舉個例子,例如在我們使用greendao數據庫時,需要在build.gradle中指定版本
這種時候應該新建一個greendao-config.gradle
apply plugin: 'org.greenrobot.greendao' //greenDao指定版本和路勁等 greendao { //數據庫的schema版本,也可以理解為數據庫版本號 schemaVersion 1 //設置DaoMaster、DaoSession、Dao包名,也就是要放置這些類的包的全路徑。 daoPackage 'com.example.ausu.big_progect.dao' //設置DaoMaster、DaoSession、Dao目錄 targetGenDir 'src/main/java' }
然后再在build.gradle中引入
apply from 'greendao-config.gradle'
這樣做主要有2個優點
1.單一職責原則,將greendao的相關配置封裝在一個文件里,不與其他文件混淆
2.精簡了build.gradle的代碼,同時后續修改數據庫相關時不需要修改build.gradle的代碼
隨著我們項目的越來越大,Library Module也越建越多,每個Module都有自己的build.gradle
但其實每個build.gradle的內容都差不多,我們能不能將重復的部分封裝起來復用?
我們可以做一個 basic 抽取,同樣將共有參數/信息提取到 basic.gradle 中,每個 module apply,這樣就是減少了不少代碼量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apply plugin: 'kotlin-android' apply plugin: 'kotlin-android-extensions' apply plugin: 'kotlin-kapt' android { // 指定用于編譯項目的 API 級別 compileSdkVersion Versions.compileSDK // 指定在生成項目時要使用的 SDK 工具的版本,Android Studio 3.0 后不需要手動配置。 buildToolsVersion Versions.buildTools // 指定 Android 插件適用于所有構建版本的版本屬性的默認值 defaultConfig { minSdkVersion Versions.minSDK targetSdkVersion Versions.targetSDK versionCode 1 versionName "1.0" } // 配置 Java 編譯(編碼格式、編譯級別、生成字節碼版本) compileOptions { encoding = 'utf-8' sourceCompatibility JavaVersion.VERSION_1_8 targetCompatibility JavaVersion.VERSION_1_8 } kotlinOptions { jvmTarget = JavaVersion.VERSION_1_8.toString() } lintOptions { // lint 異常后繼續執行 abortOnError false } }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 }
然后在相應的模塊的build.gradle中引入即可
apply from:"../basic.gradle" dependencies { api Deps.constraintLayout api Deps.retrofit }
這樣是不是簡潔很多?讀者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適合抽取basic.gradle使用
隨著項目越來越大,項目中的資源文件也越來越大,比如layout與drawable文件夾下的文件數量常常可達幾百甚至上千個
我們能不能像代碼一樣,對資源文件進行分包呢?
答案是可以的,主要是利用gradle的sourceSets屬性
我們可以將資源文件像代碼一樣按業務分包,具體操作如下
1.新建res_xxx目錄
在 main 目錄下新建 res_core, res_feed(根據業務模塊命名)等目錄,在res_core中新建res目錄中相同的文件夾如:layout、drawable-xxhdpi、values等。
2.在gradle中配置res_xx目錄
android { //... sourceSets { main { res.srcDirs( 'src/main/res', 'src/main/res_core', 'src/main/res_feed', ) } } }
以上就完成了資源文件分包,這樣做主要有幾點好處
1.按業務分包查找方便,結構清晰
2.strings.xml等key-value型文件多人修改可以減少沖突
3.當刪除模塊或做組件化改造時資源文件刪除或遷移方便,不必像以前一樣一個個去找
當我們的項目中Module越來越多,為了加快編譯速度,常常把Module發布成AAR,然后在項目中直接依賴AAR
但是我們有時候又需要修改AAR,就需要依賴于源碼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快速地切換依賴AAR與依賴源碼的方式
我們下面舉個例子,以retrofit為例
假如我們要修改retrofit的源碼,修改步驟如下:
1.首先下載retrofit,可以放到和項目同級的目錄,并修改目錄名為retrofit-source,以便區分
2.在settings.gradle文件中添加需要修改的aar庫的源碼project
include ':retrofit-source' project(':retrofit-source').projectDir = new File("../retrofit-source")
3.替換aar為源碼
build.gradle(android) 腳本中添加替換策略
allprojects { repositories { ... } configurations.all { resolutionStrategy { dependencySubstitution { substitute module( "com.squareup.retrofit2:retrofit") with project(':retofit-source') } } } }
如上幾步,就可以比較方便地實現aar依賴與源碼依賴間的互換了
這樣做的主要優點在于
1.不需要修改原有的依賴配置,而是通過全局的配置,利用本地的源碼替換掉aar,侵入性低
2.如果有多個Module依賴于同一個aar,不需要重復修改,只需在根目錄build.gradle中修改一處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Gradle的實用技巧有哪些”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Gradle的實用技巧有哪些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