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SplitChunksPlugin怎么在webpack4中使用?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相對應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小伙伴找到更簡單易行的方法。
參數:
chunks: 表示顯示塊的范圍,有三個可選值:initial
(初始塊)、async
(按需加載塊)、all
(全部塊),默認為all
;
minSize: 表示在壓縮前的最小模塊大小,默認為0;
minChunks: 表示被引用次數,默認為1;
maxAsyncRequests: 最大的按需(異步)加載次數,默認為1;
maxInitialRequests: 最大的初始化加載次數,默認為1;
name: 拆分出來塊的名字(Chunk Names),默認由塊名和hash值自動生成;
cacheGroups: 緩存組。
對于緩存組是一個對象,處了可以有上面的chunks
、minSize
、minChunks
、maxAsyncRequests
、maxInitialRequests
、name
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參數:
如果不在緩存組中重新賦值,緩存組默認繼承上面的選項,但是還有一些參數是必須在緩存組進行配置的。
priority: 表示緩存的優先級;
test: 緩存組的規則,表示符合條件的的放入當前緩存組,值可以是function
、boolean
、string
、RegExp
,默認為空;
reuseExistingChunk: 表示可以使用已經存在的塊,即如果滿足條件的塊已經存在就使用已有的,不再創建一個新的塊。
1. 基本使用
首先,在新版本的webpack會默認對代碼進行拆分,拆分的規則是:
模塊被重復引用或者來自node_modules
中的模塊
在壓縮前最小為30kb
在按需加載時,請求數量小于等于5
在初始化加載時,請求數量小于等于3
小于30kb的模塊不值得再單獨發送一次請求,在很小的模塊的前提下,相比與多次打包,減少請求次數成本要低。
當然也可以不使用默認的配置,比如這樣:
new webpack.optimize.SplitChunksPlugin({ chunks: "all", minSize: 2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name: true )}
上面的代碼就表示,在所有代碼中,引用模塊大小最小為20kb,引用次數最少為1次,按需加載最大請求次數為5,初始化加載最大請求次數為3的所有模塊就行拆分到一個單獨的代碼塊中,name
表示代碼的名字,設置為true
則表示根據模塊和緩存組秘鑰自動生成。
2. 使用緩存組(Cache Groups)
如果想繼續細分代碼,可以使用緩存組(Cache Groups)。同樣的,緩存組也有默認的配置;緩存組默認將node_modules
中的模塊拆分帶一個叫做vendors
的代碼塊中,將最少重復引用兩次的模塊放入default
中。
這是一段官方里面的代碼: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name: true, cacheGroups: { default: {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 } }
上面是緩存組的默認配置,可以通過default:false
禁用默認的緩存組,然后就可以自定義緩存組,將初始化加載時被重復引用的模塊進行拆分,就像這樣:
cacheGroups: { commons: { name: "commons", chunks: "initial", minChunks: 2 } }
之后就隨心所欲,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創建多個緩存組:
cacheGroups: { a: { // ... }, b: { // ... } // ... }
關于SplitChunksPlugin怎么在webpack4中使用問題的解答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還有很多疑惑沒有解開,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