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CSS3動畫卡頓性能優化的示例分析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為什么會卡頓?
有一個前提必須要提,前端開發者們都知道,瀏覽器是單線程運行的。但是我們要明確以下幾個概念:單線程,主線程和合成線程。
雖然說瀏覽器執行js是單線程執行(注意,是執行,并不是說瀏覽器只有1個線程,而是運行時,runing),但實際上瀏覽器的2個重要的執行線程,這 2 個線程協同工作來渲染一個網頁:主線程和合成線程。
一般情況下,主線程負責:運行 JavaScript;計算 HTML 元素的 CSS 樣式;頁面的布局;將元素繪制到一個或多個位圖中;將這些位圖交給合成線程。
相應地,合成線程負責:通過 GPU 將位圖繪制到屏幕上;通知主線程更新頁面中可見或即將變成可見的部分的位圖;計算出頁面中哪部分是可見的;計算出當你在滾動頁面時哪部分是即將變成可見的;當你滾動頁面時將相應位置的元素移動到可視區域。
那么為什么會造成動畫卡頓呢?
原因就是主線程和合成線程的調度不合理。
下面來詳細說一下調度不合理的原因:
在使用height,width,margin,padding作為transition的值時,會造成瀏覽器主線程的工作量較重,例如從margin-left:-20px渲染到margin-left:0,主線程需要計算樣式margin-left:-19px,margin-left:-18px,一直到margin-left:0,而且每一次主線程計算樣式后,合成進程都需要繪制到GPU然后再渲染到屏幕上,前后總共進行20次主線程渲染,20次合成線程渲染,20+20次,總計40次計算。
主線程的渲染流程,可以參考瀏覽器渲染網頁的流程:
使用 HTML 創建文檔對象模型(DOM)
使用 CSS 創建 CSS 對象模型(CSSOM)
基于 DOM 和 CSSOM 執行腳本(Scripts)
合并 DOM 和 CSSOM 形成渲染樹(Render Tree)
使用渲染樹布局(Layout)所有元素
渲染(Paint)所有元素
也就是說,主線程每次都需要執行Scripts,Render Tree ,Layout和Paint這四個階段的計算。
而如果使用transform的話,例如tranform:translate(-20px,0)到transform:translate(0,0),主線程只需要進行一次tranform:translate(-20px,0)到transform:translate(0,0),然后合成線程去一次將-20px轉換到0px,這樣的話,總計1+20計算。
可能會有人說,這才提升了19次,有什么好性能提升的?
假設一次10ms。
那么就減少了約190ms的耗時。
會有人說,辣雞,才190ms,無所謂。
那么如果margin-left是從-200px到0呢,一次10ms,10ms*199≈2s。
還會有人說,辣雞,也就2s,無所謂。
你忘了單線程這回事了嗎?
如果網頁有3個動畫,3*2s=6s,就是6s的性能提升。
由于數據是猜測的,所以暫時不考慮其真實性
為了增強本文的說服力,下面我就用一個實例來證實下我的觀點,大家一起看一下
前端時間用 animation 實現 H5 頁面中首頁動畫過渡,很簡單的一個效果,首頁加載一個客服頭像,先放大,停留 700ms 后再縮小至頂部。代碼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lang="zh-cn">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1"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pps.bdimg.com/libs/jquery/2.1.1/jquery.min.js"></script> <title>首頁加載動畫</title> <head> <style> .welcome-main{ display: none; padding-bottom: 40px; } .top-info{ width: 100%;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93px; } .wec-img{ width: 175px; height: 175px;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3px; 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 auto; } .wec-img:before{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width: 100%; height: 100%; background: url("./images/kf-welcome-loading.png"); background-size: 100%; } .wec-img .img-con{ width: 100%; height: 100%; border-radius: 50%;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 url("./images/kf_1.jpg"); background-size: 100%; padding: 1px; } .wec-img .img-con img{ width: 100%; height: 100%; border-radius: 50%; } .loaded .wec-img{ -webkit-transform-origin: center top; } .loading.welcome-main{ display: block; } .loading .wec-img{ -webkit-animation:fadeIn .3s ease both; } .loading .wec-img:before{ -webkit-animation:rotate .6s .2s linear both; } .loaded .top-info{ -webkit-animation:mainpadding 1s 0s ease both; } .loaded .wec-img{ -webkit-animation:imgSmall 1s 0s ease both; } @-webkit-keyframes mainpadding{ 0%{-webkit-transform:translateY(0) } 100%{-webkit-transform:translateY(-87px) } } @-webkit-keyframes imgSmall{ 0%{ width: 175px; height: 175px; padding: 23px; } 100%{ width: 60px; height: 60px; padding: 0; } } @-webkit-keyframes fadeIn{ 0%{opacity:0;-webkit-transform:scale(.3)} 100%{opacity:1;-webkit-transform:scale(1)} } @-webkit-keyframes rotate{ 0%{opacity:0;-webkit-transform:rotate(0deg);} 50%{opacity:1;-webkit-transform:rotate(180deg);} 100%{opacity:0;-webkit-transform:rotate(360deg);} } </style> <body> <div class="welcome-main"> <div class="top-info"> <div class="wec-img"><p class="img-con"><img src="" alt=""></p></div> </div> </div> <script> $('.welcome-main').addClass('loading'); setTimeout(function(){ $('.hi.fst').removeClass('loading'); $('.welcome-main').addClass('loaded'); },700); </script> </body> </html>
在 chrome 上測試 ok,但在提測給 QA 的時候發現部分機型,如華為(系統4.2),oppo(系統5.1)的出現卡頓情況。
百思不得其解,后來參考文章深入瀏覽器理解 CSS animations 和 transitions 的性能問題一文,將圖片縮放中動畫元素改成 transform,如下
@-webkit-keyframes imgSmall{ 0%{ -webkit-transform:scale(1); } 100%{ -webkit-transform:scale(.465); } }
果然啊,卡頓問題解決了。
文章深入瀏覽器理解 CSS animations 和 transitions 的性能問題是這么解釋的,現代的瀏覽器通常會有兩個重要的執行線程,這 2 個線程協同工作來渲染一個網頁:主線程和合成線程。
一般情況下,主線程負責:運行 JavaScript;計算 HTML 元素的 CSS 樣式;頁面的布局;將元素繪制到一個或多個位圖中;將這些位圖交給合成線程。
相應地,合成線程負責:通過 GPU 將位圖繪制到屏幕上;通知主線程更新頁面中可見或即將變成可見的部分的位圖;計算出頁面中哪部分是可見的;計算出當你在滾動頁面時哪部分是即將變成可見的;當你滾動頁面時將相應位置的元素移動到可視區域。
假設我們要一個元素的 height 從 100 px 變成 200 px,就像這樣:
div { height: 100px; transition: height 1s linear; } div:hover { height: 200px; }
主線程和合成線程將按照下面的流程圖執行相應的操作。注意在橘黃色方框的操作可能會比較耗時,在藍色框中的操作是比較快速的。
而使用 transform:scale 實現
div { transform: scale(0.5); transition: transform 1s linear; } div:hover { transform: scale(1.0); }
此時流程如下:
也就是說,使用 transform,瀏覽器只需要一次生成這個元素的位圖,并在動畫開始的時候將它提交給 GPU 去處理 。之后,瀏覽器不需要再做任何布局、 繪制以及提交位圖的操作。從而,瀏覽器可以充分利用 GPU 的特長去快速地將位圖繪制在不同的位置、執行旋轉或縮放處理。
為了從數量級上去證實這個理論,我打開 chrome 的 Timeline 查看頁面 FPS
其中,當用 height 做動畫元素時,在切換過程的 FPS 只有 44,我們知道每秒 60 幀是最適合人眼的交互,小于 60,人眼能明顯感覺到,這就是為什么卡頓的原因。
rendering 和 painting 所花的時間如下:
再來看看用 transform:scale
FPS 達到 66,且 rendering 和 painting 時間減少了 3 倍。
到此為止問題是解決了,隔了幾天,看到一篇解決 Chrome 動畫”卡頓”的辦法,發現還能通過開啟硬件加速的方式優化動畫,于是又試了一遍。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3d(0,0,0); -moz-transform: translate3d(0,0,0); -ms-transform: translate3d(0,0,0); -o-transform: translate3d(0,0,0); transform: translate3d(0,0,0);
驚人的事情發生了,FPS 達到 72: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CSS3動畫卡頓性能優化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