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在上一節,我們分析了物理壞道與邏輯壞道的原理同成因,同時也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點,——PLIST基本缺陷列表與GLIST 成長缺陷列表
為什么對于硬盤來講,這兩個表這么重要呢?因為壞道的多少,是會影響讀盤的速度的。而且壞道還會對周邊的磁道蔓延,所以要把這一部分的壞道進行屏蔽處理,就要用到G轉P的操作。
PLIST基本缺陷列表Primary Defect List
在每只硬盤在生產的時候,其實不可避免會產生有部分碟片磁介質不均勻,或者有損壞的地區,對于這部分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穩定的扇區,工廠就會使用一個PLIST 來記錄下來。
硬盤廠家做低格時候做的一個列表。我們也叫做“永久缺陷表”,這些記錄地址在硬盤運行時候自動被跳過,所以P列表不影響硬盤的存取速度。
GLIST 成長缺陷列表GrownDefect List
G列表是在硬盤使用中出現的列表,我們也叫做“增長”缺陷表,這些記錄地址隨著用戶使用硬盤,硬盤檢測到某些區域可能存在缺陷(壞扇區),自動重新映射到出廠時預留的空間
用來保護用戶數據的訪問安全。由于G列表帶來的是重映射,而非跳過,也就意味著硬盤首先尋找到壞的區域然后再映射到安全區域,這樣就會造成硬盤存取速度的減慢.
看到這兒估計大家對GLIST 與 PLIST 只會有種快同慢的對比感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為什么PLIST 不影響硬盤存取速度,而GlIST卻會影響到呢?
那么我們先由一個硬盤的扇區分配說起。
在硬盤里面,除了我們平時見到的用戶儲存數據工作區,其實還含著另外兩個區——固件區與保留區。
但在實際中,固件區與保留區,用戶是沒有辦法操作的,硬盤的實際扇區數比我們在標簽上見到的容量是要大的,(其實工廠在生產時,并不會只單獨開生產線1T或者 2T的硬盤,他們會批量生產好同一款的硬盤,通過設定好固件信息,去為硬盤定義好容量。)在固件里,工廠會定義好硬盤的容量,超過了容量的那些扇區,我們會稱他們為保留區。
如圖(1)所示,藍色為固件區,白色為工作區,綠色為保留區,紅色為壞區。當紅色的壞扇區6還沒有加入Plist 或者Glist的時候,工作區的數字LAB 是由 0到29 ,第29之后就是保留區。
圖(1)
壞道 加入PLIST的情況
當壞道加入PLIST 之后,記錄地址在硬盤運行時候自動被跳過,硬盤不會再讀寫該扇區,所以該扇區的所有地址LAB值都發生了變化,第29區,會順延到保留扇區的一個扇區。由于所有的LAB都產生了變化,所以壞道被加入PLIST之后,是需要進行一次工廠的低格化。
圖(2)
圖(3)
壞道 加入GLIST的情況
當壞區加入到GLIST這后,硬盤需要讀到壞區所在的扇區,會被重新定位到保留區的一個扇區,硬盤區的其他扇區不會受到影響,LAB不會有變化。由于保留區是離工作區相對遠的區域,在內道,所以當磁頭讀取該扇區的數據時,需要移動較遠的距離,所以該LAB的讀取速度就會變慢,所以說加入GLIST之后,是會影響硬盤的讀寫速度。
下一節,我們來探討一下Glist表轉Plist的實戰示范。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