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Redis內存碎片產生原因及Pipeline管道原理是什么的相關知識,內容詳細易懂,操作簡單快捷,具有一定借鑒價值,相信大家閱讀完這篇Redis內存碎片產生原因及Pipeline管道原理是什么文章都會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Redis內部有自己的內存分配器,默認是jemalloc,為了提高內存使用的效率,來對內存的申請和釋放進行管理。 而內存分配器按照固定大小分配內存,并不是完全按照程序申請的內存大小來進行分配。 比如程序申請一個20字節的內存,內存分配器會分配一個32字節的內存空間,這么做是為了減少分配次數。redis會申請不同大小的內存空間來存儲不同業務不同類型的數據,由于內存按照固定大小分配且會比實際申請的內存要大一些,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內存碎片。 舉個例子: 我們用高鐵車廂說明,假設一個車廂的座位總共有60個,現在已經賣 了57張票,需要三張連在一起的票,但發現買不到了,只好換一趟車。我們可以把這些分散的空座位叫作車廂座位碎片。
內存碎片類似上面高鐵座位的例子。雖然操作系統的剩余空間總量足夠,但申請一塊連續地址空間N字節時,剩余內存空間中沒有大小為N字節的連續空間,那么這些剩余空間就是內存碎片。
Redis的這種機制,提高了內存的使用率,但是會使Redis中有部分自己沒在用,卻不釋放的內存,導致了內存碎片的發生。
在編譯時指定的Redis使用的內存分配器,可以是libc、jemalloc、tcmalloc,默認是jemalloc。
jemalloc在64位系統中,將內存空間劃分為小、大、巨大三個范圍;每個范圍內又劃分了許多小的內存塊單位;存儲數據的時候,會選擇大小最合適的內存塊進行存儲。
jemalloc劃分的內存單元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Redis是以指定大小的塊為單位進行連續內存分配的,而不是按需分配的。Redis 會根據申請的內存最接近的固定值分配相應大小的空間。
這就像你有不同的箱子,為了裝東西,你需要找一個體積最接近的箱子來裝。但是裝進去后,你發現還有空間可以放一些小東西,就無需再找箱子了。但是,這種分配空間的方式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內存碎片。我們可以把固定大小的劃分空間看成不同體積的箱子,每種箱子里的空間不同程度上都會有剩余。這些剩余的空間就是內存碎片。
我們登陸到Redis服務器上,執行以下命令:
redis> info memory
我們會看到這些信息:
指標mem_fragmentation_ratio:1.86 表示當前的內存碎片率。
mem_fragmentation_ratio = used_memory_rss / used_memory
used_memory_rss:是Redis向操作系統申請的內存。 used_memory:是Redis中的數據占用的內存。
所以,mem_fragmentation_ratio=1應該是最理想的情況
mem_fragmentation_ratio的不同值,說明不同的情況。
大于1:說明內存有碎片,一般在1到1.5之間是正常的。
大于1.5:說明內存碎片率比較大,需要考慮是否要進行內存碎片清理,要引起重視。
小于1:說明已經開始使用交換內存,也就是使用硬盤了,正常的內存不夠用了,需要考慮是否要進行內存的擴容,使用swap是相當影響性能的。
如果你的Redis版本是4.0-RC3以下的,Redis服務器重啟后,Redis會將沒用的內存歸還給操作系統,碎片率會降下來。
Redis4.0-RC3版本開始,可以在不重啟的情況下,線上整理內存碎片。 自動碎片清理,只要設置了如下的配置,內存就會自動清理了。
redis> config set activedefrag yes
自動清理內存碎片的功能需要該Redis的內存分配器是jemalloc時才能啟用。
啟用后需要同時滿足下面2個參數的設置條件時才會觸發自動清理
active-defrag-ignore-bytes 100mb # 默認100MB,表示內存碎片空間達到100MB時 active-defrag-threshold-lower 10 # 默認10,表示內存碎片空間占OS分配給redis的物理內存空間的比例達到10%時
redis是單進程模型,內存碎片自動清理是通過主線程操作的,也會消耗一定的CPU資源。為了避免自動清理降低Redis的處理性能,如下兩個參數可以控制清理動作消耗的CPU時間比例的上下限。
active-defrag-cycle-min 5 : 默認5,表示自動清理過程所用 CPU 時間的比例不低于5%,保證清理能正常開展; active-defrag-cycle-max 75: 默認75,表示自動清理過程所用 CPU 時間的比例不高于 75%,一旦超過,就停止清理,從而避免在清理時,大量的內存拷貝阻塞 Redis,導致響應延遲升高。
如果你對自動清理的效果不滿意,可以使用如下命令,直接試下手動碎片清理:
redis > memory purge
需要注意的是,該清理命令也只當Redis的內存分配器是jemalloc時才能生效
#碎片整理總開關 activedefrag yes #當碎片達到 100mb 時,開啟內存碎片整理 active-defrag-ignore-bytes 100mb #當碎片超過 10% 時,開啟內存碎片整理 active-defrag-threshold-lower 10 #內存碎片超過 100%,則盡最大努力整理 active-defrag-threshold-upper 100 #內存自動整理占用資源最小百分比 active-defrag-cycle-min 5 #內存自動整理占用資源最大百分比 active-defrag-cycle-max 50
Redis客戶端執行一條命令分4個過程:
發送命令-〉命令排隊-〉命令執行-〉返回結果
這個過程稱為 Round Trip Time(簡稱RTT, 往返時間) ,mget mset有效節約了RTT,但大部分命令(如hgetall,并沒有mhgetall)不支持批量操作,需要消耗N次RTT ,這個時候需要Pipeline來解決這個問題
Pipeline 模式則是將執行的命令寫入到緩沖中,最后由exec命令一次性發送給Redis執行返回。
1、未使用Pipeline執行N條命令
2、使用了Pipeline執行N條命令
原生批命令是原子性,Pipeline是非原子性
原生批命令一命令多個key, 但Pipeline支持多命令,Pipeline 不支持事務,因為命令是一條一條執行的。
原生批命令是服務端實現,而Pipeline需要服務端與客戶端共同完成
pipeline 每批打包的命令不能過多,因為 Pipeline 方式打包命令再發送,那么 Redis 必須在處理完所有命令前先緩存起所有命令的處理結果。這樣就有一個內存的消耗。
Pipeline 操作是非原子性的,如果要求原子性的,不推薦使用 Pipeline
使用Pipeline組裝的命令個數不能太多,不然數據量過大,增加客戶端的等待時間,還可能造成網絡阻塞,可以將大量命令的拆分多個小的pipeline命令完成。
Pipeline 執行多少命令合適?
根據官方的解釋,推薦是以 10k 每批 (注意:這個是一個參考值,請根據自身實際業務情況調整)。
Pipeline 批量執行的時候,是否對Redis進行了鎖定,導致其他應用無法再進行讀寫?
Redis 采用多路I/O復用模型,非阻塞IO,所以Pipeline批量寫入的時候,一定范圍內不影響其他的讀操作。
在編碼時請注意,Pipeline 期間將“獨占”鏈接,此期間將不能進行非“管道”類型的其他操作,直到 Pipeline 關閉;如果你的 Pipeline 的指令集很龐大,為了不干擾鏈接中的其他操作,你可以為 Pipeline 操作新建 Client 鏈接,讓 Pipeline 和其他正常操作分離在2個 client 中。
@Test void pipeline() { List<Object> result = redisTemplate.executePipelined((RedisCallback<String>) connection ->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pipel:" + i, i); } return null; }); }
關于“Redis內存碎片產生原因及Pipeline管道原理是什么”這篇文章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對“Redis內存碎片產生原因及Pipeline管道原理是什么”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