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展示了“Linux中的free命令有什么用”,內容簡而易懂,條理清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疑惑,下面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研究并學習一下“Linux中的free命令有什么用”這篇文章吧。
dafa
free` `-g 【G為單位查看】``free` `-m 【M為單位查看】
第二行(Mem):操作系統角度
total:總計物理內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cached:磁盤緩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應用軟件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是交換分區SWAP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虛擬內存。
注意:
第二行(mem)的used/free與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區別:
第二行是從OS的角度來看,因為對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屬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內存是265M,已用內存是217M
第三行所指的是從應用程序角度來看,對于應用程序來說,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為buffer/cached是為了提高文件讀取的性能,當應用程序需在用到內存的時候,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回收。
從應用程序的角度來說,**可用內存=系統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可用內存=265+361
什么時候內存會被交換,以及按什么方交換
當可用內存少于額定值的時候,就會開會進行交換
查看內存信息:
cat` `/proc/meminfo
交換將通過三個途徑來減少系統中使用的物理頁面的個數:
1.減少緩沖與頁面cache的大小,
2.將系統V類型的內存頁面交換出去,
3.換出或者丟棄頁面。(Application 占用的內存頁,也就是物理內存不足)。
事實上,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響到系統性能的。
為了提高磁盤存取效率,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設計, 采取了兩種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針對磁盤塊的讀寫)和Page Cache(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 這些Cache有效縮短了I/O系統調用RW的時間
磁盤的操作有邏輯級(文件系統)和物理級(磁盤塊),這兩種Cache就是分別緩存邏輯和物理級數據的。
Page cache實際上是針對文件系統的,是文件的緩存,在文件層面上的數據會緩存到page cache。文件的邏輯層需要映射到實際的物理磁盤,這種映射關系由文件系統來完成。當page cache的數據需要刷新時,page cache中的數據交給buffer cache,因為Buffer Cache就是緩存磁盤塊的。
Buffer cache是針對磁盤塊的緩存,在沒有文件系統的情況下,直接對磁盤進行操作的數據會緩存到buffer cache中,如文件系統的元數據會緩存到buffer cache中。
簡單說來,page cache用來緩存文件數據,buffer cache用來緩存磁盤數據。在有文件系統的情況下,對文件操作,那么數據會緩存到page cache,如果直接采用dd等工具對磁盤進行讀寫,那么數據會緩存到buffer cache。
所以我們看linux,只要不用swap的交換空間,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內存太少.如果常常swap用很多,可能你就要考慮加物理內存了.這也是linux看內存是否夠用的標準.
如果是應用服務器的話,一般只看第二行,+buffers/cache,即對應用程序來說free的內存太少了,也是該考慮優化程序或加內存了
以上是“Linux中的free命令有什么用”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