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介紹了“零拷貝的原理以及java實現方式”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零拷貝
傳統I/O操作存在的性能問題
零拷貝技術原理
虛擬內存
mmap/write 方式
sendfile 方式
帶有 scatter/gather 的 sendfile方式
splice 方式
總結
零拷貝(Zero-Copy)是一種 I/O 操作優化技術,可以快速高效地將數據從文件系統移動到網絡接口,而不需要將其從內核空間復制到用戶空間。其在 FTP 或者 HTTP 等協議中可以顯著地提升性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支持這一特性,目前只有在使用 NIO 和 Epoll 傳輸時才可使用該特性。
需要注意,它不能用于實現了數據加密或者壓縮的文件系統上,只有傳輸文件的原始內容。這類原始內容也包括加密了的文件內容。
如果服務端要提供文件傳輸的功能,我們能想到的最簡單的方式是:將磁盤上的文件讀取出來,然后通過網絡協議發送給客戶端。
傳統 I/O 的工作方式是,數據讀取和寫入是從用戶空間到內核空間來回復制,而內核空間的數據是通過操作系統層面的 I/O 接口從磁盤讀取或寫入。
代碼通常如下,一般會需要兩個系統調用:
read(file, tmp_buf, len); write(socket, tmp_buf, len);
代碼很簡單,雖然就兩行代碼,但是這里面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首先,期間共發生了 4 次用戶態與內核態的上下文切換,因為發生了兩次系統調用,一次是 read() ,一次是 write(),每次系統調用都得先從用戶態切換到內核態,等內核完成任務后,再從內核態切換回用戶態。
上下文切換到成本并不小,一次切換需要耗時幾十納秒到幾微秒,雖然時間看上去很短,但是在高并發的場景下,這類時間容易被累積和放大,從而影響系統的性能。
其次,還發生了 4 次數據拷貝,其中兩次是 DMA 的拷貝,另外兩次則是通過 CPU 拷貝的,下面說一下這個過程:
第一次拷貝,把磁盤上的數據拷貝到操作系統內核的緩沖區里,這個拷貝的過程是通過 DMA 搬運的。
第二次拷貝,把內核緩沖區的數據拷貝到用戶的緩沖區里,于是我們應用程序就可以使用這部分數據了,這個拷貝到過程是由 CPU 完成的。
第三次拷貝,把剛才拷貝到用戶的緩沖區里的數據,再拷貝到內核的 socket 的緩沖區里,這個過程依然還是由 CPU 搬運的。
第四次拷貝,把內核的 socket 緩沖區里的數據,拷貝到網卡的緩沖區里,這個過程又是由 DMA 搬運的。
這種簡單又傳統的文件傳輸方式,存在冗余的上文切換和數據拷貝,在高并發系統里是非常糟糕的,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開銷,會嚴重影響系統性能。
所以,要想提高文件傳輸的性能,就需要減少「用戶態與內核態的上下文切換」和「內存拷貝」的次數。
零拷貝主要是用來解決操作系統在處理 I/O 操作時,頻繁復制數據的問題。關于零拷貝主要技術有 mmap+write、sendfile和splice等幾種方式。
在了解零拷貝技術之前,先了解虛擬內存的概念。
所有現代操作系統都使用虛擬內存,使用虛擬地址取代物理地址,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多個虛擬內存可以指向同一個物理地址。
虛擬內存空間可以遠遠大于物理內存空間。
利用上述的第一條特性可以優化,可以把內核空間和用戶空間的虛擬地址映射到同一個物理地址,這樣在 I/O 操作時就不需要來回復制了。
如下圖展示了虛擬內存的原理。
使用mmap/write方式替換原來的傳統I/O方式,就是利用了虛擬內存的特性。下圖展示了mmap/write原理:
整個流程的核心區別就是,把數據讀取到內核緩沖區后,應用程序進行寫入操作時,直接把內核的Read Buffer的數據復制到Socket Buffer以便寫入,這次內核之間的復制也是需要CPU的參與的。
上述流程就是少了一個 CPU COPY,提升了 I/O 的速度。不過發現上下文的切換還是4次并沒有減少,這是因為還是要應用程序發起write操作。
那能不能減少上下文切換呢?這就需要sendfile方式來進一步優化了。
從 Linux 2.1 版本開始,Linux 引入了 sendfile來簡化操作。sendfile方式可以替換上面的mmap/write方式來進一步優化。
sendfile將以下操作:
mmap(); write();
替換為:
sendfile();
這樣就減少了上下文切換,因為少了一個應用程序發起write操作,直接發起sendfile操作。
下圖展示了sendfile原理:
sendfile方式只有三次數據復制(其中只有一次 CPU COPY)以及2次上下文切換。
那能不能把 CPU COPY 減少到沒有呢?這樣需要帶有 scatter/gather的sendfile方式了。
Linux 2.4 內核進行了優化,提供了帶有 scatter/gather 的 sendfile 操作,這個操作可以把最后一次 CPU COPY 去除。其原理就是在內核空間 Read BUffer 和 Socket Buffer 不做數據復制,而是將 Read Buffer 的內存地址、偏移量記錄到相應的 Socket Buffer 中,這樣就不需要復制。其本質和虛擬內存的解決方法思路一致,就是內存地址的記錄。
下圖展示了scatter/gather 的 sendfile 的原理:
scatter/gather 的 sendfile 只有兩次數據復制(都是 DMA COPY)及 2 次上下文切換。CUP COPY 已經完全沒有。不過這一種收集復制功能是需要硬件及驅動程序支持的。
splice 調用和sendfile 非常相似,用戶應用程序必須擁有兩個已經打開的文件描述符,一個表示輸入設備,一個表示輸出設備。與sendfile不同的是,splice允許任意兩個文件互相連接,而并不只是文件與socket進行數據傳輸。對于從一個文件描述符發送數據到socket這種特例來說,一直都是使用sendfile系統調用,而splice一直以來就只是一種機制,它并不僅限于sendfile的功能。也就是說 sendfile 是 splice 的一個子集。
在 Linux 2.6.17 版本引入了 splice,而在 Linux 2.6.23 版本中, sendfile 機制的實現已經沒有了,但是其 API 及相應的功能還在,只不過 API 及相應的功能是利用了 splice 機制來實現的。
和 sendfile 不同的是,splice 不需要硬件支持。
無論是傳統的 I/O 方式,還是引入了零拷貝之后,2 次 DMA copy是都少不了的。因為兩次 DMA 都是依賴硬件完成的。所以,所謂的零拷貝,都是為了減少 CPU copy 及減少了上下文的切換。
下圖展示了各種零拷貝技術的對比圖:
CPU拷貝 | DMA拷貝 | 系統調用 | 上下文切換 | |
---|---|---|---|---|
傳統方法 | 2 | 2 | read/write | 4 |
內存映射 | 1 | 2 | mmap/write | 4 |
sendfile | 1 | 2 | sendfile | 2 |
scatter/gather copy | 0 | 2 | sendfile | 2 |
splice | 0 | 2 | splice | 0 |
“零拷貝的原理以及java實現方式”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