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Linux下文件與文件系統的壓縮、打包以及備份方法”,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Linux下文件與文件系統的壓縮、打包以及備份方法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Linux下文件與文件系統的壓縮、打包以及備份方法”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Linux上常見的壓縮指令就是 gzip, bzip2 以及最新的 xz
壓縮文件的擴展名大多是:“.gz, .bz2, .xz, .tar, .tar.gz, .tar.bz2, *.tar.xz”
打包指令: tar
tar 可以用來進行文件打包,并可支持 gzip, bzip2, xz 的壓縮。
-c: 建立壓縮檔案 -x:解壓 -t:查看內容 -r:向壓縮歸檔文件末尾追加文件 -u:更新原壓縮包中的文件
這五個是獨立的命令,壓縮解壓都要用到其中一個,可以和別的命令連用但只能用其中一個。下面的參數是根據需要在壓縮或解壓檔案時可選的。
-z:有gzip屬性的 -j:有bz2屬性的 -Z:有compress屬性的 -v:顯示所有過程 -O:將文件解開到標準輸出
下面的參數-f是必須的
-f: 使用檔案名字,切記,這個參數是最后一個參數,后面只能接檔案名。
tar -czf jpg.tar.gz *.jpg //將目錄里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后,并且將其用gzip壓縮,生成一個gzip壓縮過的包,命名為jpg.tar.gz
tar -xzvf file.tar.gz //解壓tar.gz
XFS 文件系統的備份與還原
XFS 文件系統備份 xfsdump
XFS 文件系統還原 xfsrestore
要創建光盤燒錄數據時,可通過 mkisofs 指令來創建; 可通過 wodim 來寫入 CD 或 DVD 燒錄機 dd 可備份完整的 partition 或 disk ,因為 dd 可讀取磁盤的 sector 表面數據 cpio 為相當優秀的備份指令,不過必須要搭配類似 find 指令來讀入欲備份的文件名數 據,方可進行備份動作。
vi 的使用
第一部份:一般指令模式可用的按鈕說明,光標移動、復制貼上、搜尋取代等
移動光標的方法 | |
---|---|
[Ctrl] + [f] | 屏幕“向下”移動一頁,相當于 [Page Down]按鍵 (常用) |
[Ctrl] + [b] | 屏幕“向上”移動一頁,相當于 [Page Up] 按鍵(常用) |
0 或功能鍵[Home] | 這是數字“ 0 ”:移動到這一列的最前面字符處(常用) |
$ 或功能鍵[End] | 移動到這一列的最后面字符處(常用) |
G | 移動到這個文件的最后一列(常用) |
gg | 移動到這個文件的第一列,相當于 1G 啊!(常用) |
n | n 為數字。光標向下移動 n 列(常用) |
搜尋與取代 | |
/word | 向光標之下尋找一個名稱為 word 的字串。例如要在文件內搜尋 vbird 這個字串,就輸入/vbird 即可! (常用) |
使用 /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讓你重復的找到一些你搜尋的關鍵字! | |
:n1,n2s/word1/word2/g | n1 與 n2 為數字。在第 n1 與 n2 列之間尋找word1 這個字串,并將該字串取代為 word2!舉例來說,在 100 到 200 列之間搜尋 vbird并取代為 VBIRD則:“: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
刪除、復制與貼上 | |
x, X | 在一列字當中,x 為向后刪除一個字符 (相當于 [del] 按鍵), X 為向前刪除一個字符(相當于 [backspace] 亦即是倒退鍵) (常用) |
dd | 刪除光標所在的那一整列(常用) |
ndd | n 為數字。刪除光標所在的向下 n 列,例如20dd 則是刪除 20 列 (常用) |
yy | 復制光標所在的那一列(常用) |
nyy | n 為數字。復制光標所在的向下 n 列,例如20yy 則是復制 20 列(常用) |
p, P | p 為將已復制的數據在光標下一列貼上,P 則為貼在光標上一列! 舉例來說,我目前光標在第 20 列,且已經復制了 10 列數據。則按下 p 后, 那 10 列數據會貼在原本的 20 列之后,亦即由 21 列開始貼。但如果是按下 P呢? 那么原本的第 20 列會被推到變成 30列。 (常用) |
u | 復原前一個動作。(常用) |
[Ctrl]+r | 重做上一個動作。(常用) |
. | 不要懷疑!這就是小數點!意思是重復前一個動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重復刪除、重復貼上等等動作,按下小數點“.”就好了! (常用) |
第二部份:一般指令模式切換到編輯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進入插入或取代的編輯模式 | |
---|---|
i, I |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i為“從目前光標所在處插入”, I為“在目前所在列的第一個非空白字符處開始插入”。 (常用) |
a, A |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a為“從目前光標所在的下一個字符處開始插入”, A 為“從光標所在列的最后一個字符處開始插入”。(常用) |
o, O |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寫。o為“在目前光標所在的下一列處插入新的一列”; O 為在目前光標所在處的上一列插入新的一列!(常用) |
r, R | 進入取代模式(Replacemode):r 只會取代光標所在的那一個字符一次;R會一直取代光標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為止;(常用) |
[Esc] | 退出編輯模式,回到一般指令模式中(常用) |
第三部份:一般指令模式切換到命令行界面的可用按鈕說明
命令行界面的儲存、離開等指令 | |
---|---|
:w | 將編輯的數據寫入硬盤文件中(常用) |
:w! | 若文件屬性為“只讀”時,強制寫入該文件。不過,到底能不能寫入, 還是跟你對該文件的文件權限有關啊! |
:q | 離開 vi (常用) |
:q! | 若曾修改過文件,又不想儲存,使用 ! 為強制離開不儲存盤案。 |
:wq | 儲存后離開,若為 :wq! 則為強制儲存后離開 (常用) |
vim 環境的變更 | |
:set nu 顯示行號 | 設置之后,會在每一列的字首顯示該列的行號 |
:set nonu | 與 set nu 相反,為取消行號! |
區塊選擇的按鍵意義 | |
---|---|
v | 字符選擇,會將光標經過的地方反白選擇! |
V | 列選擇,會將光標經過的列反白選擇! |
[Ctrl]+v | 區塊選擇,可以用長方形的方式選擇數據 |
y | 將反白的地方復制起來 |
d | 將反白的地方刪除掉 |
p | 將剛剛復制的區塊,在光標所在處貼上! |
多文件編輯
多文件編輯的按鍵 | |
---|---|
:n | 編輯下一個文件 |
:N | 編輯上一個文件 |
:files | 列出目前這個 vim 的打開的所有文件 |
多窗口功能
多窗口情況下的按鍵功能 | |
---|---|
:sp [filename] | 打開一個新窗口,如果有加 filename, 表示在新窗口打開一個新文件,否則表示兩個窗口為同一個文件內容(同步顯示)。 |
[ctrl]+w+ j | |
[ctrl]+w+↓ | 按鍵的按法是:先按下 [ctrl] 不放, 再按下 w 后放開所有的按鍵,然后再按下 j (或向下方向鍵),則光標可移動到下方的窗口。 |
[ctrl]+w+ k | |
[ctrl]+w+↑ | 同上,不過光標移動到上面的窗口。 |
[ctrl]+w+q | 其實就是 :q 結束離開啦! 舉例來說,如果我想要結束下方的窗口,那么利用 [ctrl]+w+↓ 移動到下方窗口后,按下 :q 即可離開, 也可以按下[ctrl]+w+q 啊! |
因為中文編碼有 big5 與 utf8 兩種,如果你的文件是使用 big5 編碼制作的,但在 vim 的終端接口中你使用的是萬國碼(utf8), 由于編碼的不同,你的中文文件內容當然就是一堆亂碼了!怎么辦?這時你得要考慮許多東西啦!有這些:
你的 Linux 系統默認支持的語系數據:這與 /etc/locale.conf 有關;
你的終端接口 (bash) 的語系: 這與 LANG, LC_ALL 這幾個變量有關;
你的文件原本的編碼;
打開終端機的軟件,例如在 GNOME 下面的窗口接口。
事實上最重要的是上頭的第三與第四點,只要這兩點的編碼一致,你就能夠正確的看到與編輯你的中文文件。 否則就會看到一堆亂碼啦!
可以使用 iconv 進行文件語系編碼的轉換。
使用 dos2unix 及 unix2dos 可以變更文件每一列的行尾斷行字符。
vim 的環境設置可以寫入在 ~/.vimrc 文件中;
到此,關于“Linux下文件與文件系統的壓縮、打包以及備份方法”的學習就結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學習更多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實用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