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如何解析RAID 2.0,很多新手對此不是很清楚,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來學習下,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今天,我也來談談高端存儲的一股勢力,RAID 2.0,最近被華為HVS搞得風生水起,神奇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還是從一個高端存儲的江湖說起吧。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別扔臭雞蛋,講故事都是這樣的…),L國王有個美麗的D公主(代表數據庫DB),特別喜歡吃西瓜果盤(代表主機看到的LUN),飯量驚人,一次可以吃2個。D公主吃水果有一個懶習慣,就如泰國人一樣,水果都是切成小塊(Extend)后拼成果盤(LUN),用牙簽吃。D公主還有一個小脾氣,這個果盤如果有一小塊是壞的,就整個果盤扔掉(代表數據丟失)。L國王特別寵愛D公主,找了EMC/IBM/HDS來做長工,專門負責做果盤。瓜地和宮殿有一段距離,他們每天都摘3個西瓜,2個用來吃,1個用來備份,萬一那個瓜壞了就補上(代表RAID 5)。就這樣,他們每天辛苦在宮殿和瓜地奔波,碰到壞瓜還得回去瓜地拿備瓜(重構),非常辛苦。D公主一天天長大了,飯量也越來越大,瓜也越來越大。但問題來了,每次碰到壞瓜,他們去搬備瓜需要10個小時,因為西瓜太沉了,路上走不快。D公主后來受不來了,讓L國王把他們撤了,換成了3PAR和HW,3PAR和HW比較聰明,他們想,為什么我到宮殿再切瓜呢,我可以每個瓜切成20大塊(Chunk),找20個人搬到宮殿后再切小塊(Extend)后拼成果盤(LUN)不就可以了嗎?到宮殿后如果發現瓜壞了,派人回來拿1小塊換上不就可以了嗎?這樣需要搬的瓜只有原來的1/20,瓜輕了,路上可以跑,因此就算瓜壞了,半小時也就換回來了。D公主很滿意,日子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HW加班病倒了,而3PAR正好和HP談戀愛請假了,無奈找了個年輕人叫XIV做臨時監工,這家伙比較浪費,每次都挑4個瓜,在瓜地全部切成小塊(Extend),找一群小孩直接送給宮殿。對于D公主當然好了,但每次也只能吃一半,另外一半就倒掉了,很是可惜。后來XIV由于長得漂亮,被IBM包養,這是后話。
好來,故事講完了,大家知道RAID 2.0是怎么回事了吧?還扔臭雞蛋,別,我來好好給大家講一講,剛才是講故事呢。
大家知道,傳統的RAID 5過程是這樣的:
選幾個硬盤—》做成RAID 5—》根據容量創建LUN—》映射給主機(為了方便,我們稱這個為RAID 1.0吧)
話說當時主流的高端廠商,EMC/IBM/HDS全是這個方案。這種方式就是如果有盤壞了,只能這個磁盤組的硬盤參與重構。當時的硬盤一般都是幾十G,而且全部是FC磁盤,問題并不嚴重。
但是現在高端都引入了SATA磁盤,現在的西瓜,不對,是硬盤越來越大,因此,當一塊硬盤壞了,只有這幾塊硬盤參與重構,重構的時間1TB需要10小時,如果是4TB的SATA盤,更加不可想象。
除了重構時間外,RAID 1.0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性能。一個LUN的讀寫只能在一個磁盤組進行,讓后面加入的SSD等新的介質發揮不了作用。但EMC/IBM/HDS在RAID 1.0已經積累了十幾二十年,RAID又是所有軟件的基礎,他們輕易不敢重寫代碼。怎么辦?
有了,可以把多個RAID組再組成一個池,再切一次(條帶化):
選幾個硬盤—》做成RAID 5—》選多個RAID 5組成一個池—》切分為相等的小塊Extend—》選擇Extend組成LUN,映射給主機(為了方便,我們稱這個為RAID 1.5吧)
RAID 1.5很好地解決了性能的問題,因為一個LUN的讀寫同時跨越了很多的硬盤,而且這個LUN里面可以包含多個RAID組,也就可以有多種磁盤介質,可以做到自動分層存儲。但是,由于RAID組還是基于硬盤的,這塊硬盤壞了,只有一個RAID組的幾個硬盤參與重構,因此重構速度依然和RAID 1.0一樣。
3PAR和華為,歷史包袱不大,因此采用塊的虛擬化技術RAID 2.0來解決這個問題(3PAR內部叫FAST RAID)。RAID 2.0的思路就是,在做RAID前先切幾刀,把西瓜(別打了,玩游戲玩多了不行嗎),哦,是硬盤切成很多的相等大塊(Chuck),然后以Chunk為單位來做RAID 5(形成CKG),然后再把CKG切成更小的小塊(Extent),隨機或者按照一定規則抽取很多的Extend組成LUN,映射給主機。
選所有個硬盤—》全部切成做大塊Chuck—》以Chuck為單位做成RAID 5(CKG)—》把CKG切分為相等的小塊Extend—》選擇Extend組成LUN,映射給主機(這個就是RAID 2.0)
RAID 2.0由于RIAD的單位是大塊Chunk,因此當一個硬盤故障,和這個硬盤相關的MINI RAID組(CKG)牽涉的硬盤都參與重組,同樣的數據量,干活的人多了,肯定就快了。
一句話,如果基于硬盤來做RAID,就是RAID 1.0,如果基于硬盤的大塊Chunk來做RAID,就是RAID 2.0。
至于IBM XIV,他不做RAID,把所有硬盤全部切為1MB大小,利用偽隨機算法在不同的節點間保留2個拷貝(有點像RAID 10),因此硬盤故障恢復時間和性能和RAID 2.0是一樣的,只是容量利用率最多只有50%,因此我們就稱為"RAID 2.0-"把。至于華為為什么叫"RAID 2.0+",據說是基于RAID 2.0上有很多增值的功能,也不知道我的解釋是否正確。當然,華為的RAID 2.0比3PAR的切的硬盤大塊Chunk更小,因此靈活性和隨機分布性更好些。
看完上述內容是否對您有幫助呢?如果還想對相關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或閱讀更多相關文章,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感謝您對億速云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