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列表生成式即
List Comprehensions
,是Python
內置的非常簡單卻強大的可以用來創建list
的生成式。
舉個例子,要生成list [1, 2, 3, 4, 5, 6, 7, 8, 9, 10]
可以用list(range(1, 11))
:
>>> list(range(1,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但如果要生成
[1x1, 2x2, 3x3, ..., 10x10]
怎么做?方法一是循環:
>>> L = []`
>>> for x in range(1, 11):
... L.append(x * x)
...
>>> L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但是循環太繁瑣,而列表生成式則可以用一行語句代替循環生成上面的
list
:
>>>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寫列表生成式時,把要生成的元素
x * x
放到前面,后面跟for
循環,就可以把list
創建出來,十分有用,多寫幾次,很快就可以熟悉這種語法。
for循環
后面還可以加上if判斷
,這樣我們就可以篩選出僅偶數的平方:
>>>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4, 16, 36, 64, 100]
小結:
運用列表生成式,可以快速生成list
,可以通過一個list
推導出另一個list
,而代碼卻十分簡潔。
????通過列表生成式,我們可以直接創建一個列表。但是,受到內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創建一個包含100萬個元素的列表,不僅占用很大的存儲空間,如果我們僅僅需要訪問前面幾個元素,那后面絕大多數元素占用的空間都白白浪費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種算法推算出來,那我們是否可以在循環的過程中不斷推算出后續的元素呢?這樣就不必創建完整的list,從而節省大量的空間。
在Python中,這種一邊循環一邊計算的機制,稱為生成器:generator。
要創建一個
generator
,有很多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很簡單,只要把一個列表生成式的[]
改成()
,就創建了一個generator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L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g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
創建
L
和g
的區別僅在于最外層的[]和()
,L
是一個list
,而g
是一個generator
。我們可以直接打印出
list
的每一個元素,但我們怎么打印出generato
r的每一個元素呢?如果要一個一個打印出來,可以通過
next()
函數獲得generator
的下一個返回值:>> next(g) 0 >> next(g) 1 >> next(g) 4 >> next(g) 9 >> next(g) 16 >> next(g) 25 >> next(g) 36 >> next(g) 49 >> next(g) 64 >> next(g) 81 >> next(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從前面我們知道一個概念:
generator
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調用next(g)
,就計算出g
的下一個元素的值,直到計算到最后一個元素,沒有更多的元素時,拋出StopIteration
的錯誤。當然,上面這種不斷調用
next(g)
實在是太變態了,正確的方法是使用for循環
,因為generator
也是可迭代對象:>>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for n in g: ... print(n)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所以,我們創建了一個
generator
后,基本上永遠不會調用next()
,而是通過for循環
來迭代它,并且不需要關心StopIteration
的錯誤。
generator
非常強大。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較復雜,用類似列表生成式的for
循環無法實現的時候,還可以用函數來實現。比如,著名的斐波拉契數列
(Fibonacci)
,除第一個和第二個數外,任意一個數都可由前兩個數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數列用列表生成式寫不出來,但是,用函數把它打印出來卻很容易: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print(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注意,賦值語句:
a, b = b, a + b
相當于:
t = (b, a + b) # t是一個tuple
a = t[0]
b = t[1]
但不必顯式寫出臨時變量t就可以賦值。
上面的函數可以輸出斐波那契數列的前N個數:
>>> fib(1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done
仔細觀察,可以看出,
fib函數
實際上是定義了斐波拉契數列的推算規則,可以從第一個元素開始,推算出后續任意的元素,這種邏輯其實非常類似generator
。也就是說,上面的函數和
generator
僅一步之遙。要把fib函數
變成generator
,只需要把print(b)
改為yield b
就可以了:這就是定義
generator
的另一種方法。如果一個函數定義中包含yield
關鍵字,那么這個函數就不再是一個普通函數,而是一個generator
:
def fib(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print(b)
yield b
a,b = b,a+b
n += 1
return "done"
print(fib(6))
f = fib(6)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print(f.__next__())
執行結果:
D:\Python18\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18/day04/斐波那契數列.py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0000000000BCB3B8>
1
1
2
斷點分析:
(1)定義fib
函數,傳入參數為max
;
(2)將fib(6)
傳入6
作為參數生成一個生成器并賦值給f
,可以通過print(fib(6))
查看生成器的內存地址;
(3)print(f.__next__()
取出生成器的第一個值,此時會直接調用fib
函數處理;
(4)初始值n=0、a=0、b=1
,判斷n<6
執行yield b
保存了函數的中斷狀態,并返回了b
的值。此時print(f.__next__()
執行的結果為1
;
(5)再執行print(f.__next__()
取第二個值,此時會跳回yield b
,返回函數中斷時保存的狀態,然后執行a,b = b,a+b
,此時a=b,即a=1;b=a+b,即b=1
。
(6)執行n += 1
,n
的值加1
,然后回到while循環判斷;
(7)判斷1 < 6
,繼續執行yield b
。繼續保存函數中斷狀態,并返回b
的值。此時返回print(f.__next__()
的執行結果為1
;
(8)同理,再執行第三個print(f.__next__()
取出第三個值,執行結果為2
。從而最后的直接結果打印為:1<br/>1<br/>2
這里,最難理解的就是
generator
和函數的執行流程不一樣。函數是順序執行
,遇到return語句
或者最后一行函數語句就返回
。而變成generator的函數
,在每次調用next()
的時候執行,遇到yield語句返回
,再次執行時從上次返回的yield語句處繼續執行
。在上面
fib
的例子,我們在循環過程中不斷調用yield
,就會不斷中斷。當然要給循環設置一個條件來退出循環,不然就會產生一個無限數列出來。同樣的,把函數改成
generator
后,我們基本上從來不會用next()
來獲取下一個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循環
來迭代:
def fib(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print(b)
yield b
a,b = b,a+b
n += 1
return "done"
for n in fib(6):
print(n)
執行結果:
1
1
2
3
5
8
但是用
for循環
調用generator
時,發現拿不到generator
的return
語句的返回值
。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須捕獲StopIteration錯誤
,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
的value
中:
def fib(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print(b)
yield b
a,b = b,a+b
n += 1
return "done"
f = fib(6)
while True:
try:
x = next(f)
print(x)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 e.value)
break
執行結果:
f: 1
f: 1
f: 2
f: 3
f: 5
f: 8
Generator return value: done
還可通過
yield
實現在單線程的情況下實現并發運算的效果:以下的執行相當于在串行的過程中實現了并發的效果,也成為協程。
#!/usr/bin/python
# _*_ coding:utf-8 _*_
# Aothr: Kim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name):
print("%s 準備吃包子啦!" %name)
while True:
baozi = yield
print("包子[%s]來了,被[%s]吃了!" %(baozi,name))
def producer(name):
c = consumer('A') #生成一個c的生成器
c2 = consumer('B') #生成一個c2的生成器
c.__next__() #執行producer()時,會直接調用到consumer,然后打印A 準備吃包子啦!到了yield直接中斷
c2.__next__() #同上,打印B 準備吃包子啦!
print("老子開始準備做包子啦!")
for i in range(3): #循環0~2的序列
time.sleep(1)
print("做了2個包子!")
c.send(i)
#此時使用send將i的值發送給yield,繼續執行 print("包子[%s]來了,被[%s]吃了!" %(baozi,name)),執行結果為:包子[0]來了,被[A]吃了!while True死循環又到了yield,中斷函數。執行下一步。
c2.send(i) #同上,執行結果為:包子[0]來了,被[B]吃了!至此i=0執行完畢,繼續下一個i=1的循環。
producer("alex")
執行結果:
A 準備吃包子啦!
B 準備吃包子啦!
老子開始準備做包子啦!
做了2個包子!
包子[0]來了,被[A]吃了!
包子[0]來了,被[B]吃了!
做了2個包子!
包子[1]來了,被[A]吃了!
包子[1]來了,被[B]吃了!
做了2個包子!
包子[2]來了,被[A]吃了!
包子[2]來了,被[B]吃了!
一類是集合數據類型,如
list、tuple、dict、set、str
等;一類是
generator
,包括生成器和帶yield
的generator function
。這些可以
直接
作用于for循環的對象
統稱為可迭代對象:Iterable
。可以使用
isinstance()
判斷一個對象是否是Iterable
對象: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100, Iterable)
False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于
for循環
,還可以被next()函數
不斷調用并返回下一個值,直到最后拋出StopIteration
錯誤表示無法繼續返回下一個值了。可以被
next()函數
調用并不斷返回下一個值的對象稱為迭代器:Iterator
。可以使用
isinstance()
判斷一個對象是否是Iterator
對象: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abc', Iterator)
False
生成器都是
Iterator
對象,但list、dict、str
雖然是Iterable
,卻不是Iterator
。把
list、dict、str
等Iterable
變成Iterator
可以使用iter()
函數:
>>> isinstance(iter([]),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iter('abc'), Iterator)
True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
list、dict、str
等數據類型不是Iterator
?這是因為
Python
的Iterator
對象表示的是一個數據流,Iterator
對象可以被next()
函數調用并不斷返回下一個數據,直到沒有數據時拋出StopIteration
錯誤。可以把這個數據流看做是一個有序序列,但我們卻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長度,只能不斷通過next()
函數實現按需計算下一個數據,所以Iterator
的計算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個數據時它才會計算。
Iterator
甚至可以表示一個無限大的數據流,例如全體自然數。而使用list
是永遠不可能存儲全體自然數的。小結
凡是可作用于for循環
的對象都是Iterable類型
;凡是可
作用于next()函數
的對象都是Iterator
類型,它們表示一個惰性計算的序列;集合數據類型如
list、dict、str
等是Iterable
但不是Iterator
,不過可以通過iter()函數
獲得一個Iterator
對象。
Python
的for循環
本質上就是通過不斷調用next()函數
實現的,例如:
for x in range(5):
print(x)
實際上完全等價于:
# 首先獲得Iterator對象:
it = iter([0,1, 2, 3, 4])
# 循環:
while True:
try:
# 獲得下一個值:
x = next(it)
except StopIteration:
#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環
break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