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介紹了“如何配置SpringMVC國際化”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還是先來說說用法,再來說源碼,這樣大家不容易犯迷糊。我們先說在 SSM 中如何處理國際化問題。
首先國際化我們可能有兩種需求:
在頁面渲染時實現國際化(這個借助于 Spring 標簽實現)
在接口中獲取國際化匹配后的消息
大致上就是上面這兩種場景。接下來松哥通過一個簡單的用法來和大家演示下具體玩法。
首先我們在項目的 resources 目錄下新建語言文件,language_en_US.properties 和 language_zh-CN.properties,如下圖:
內容分別如下:
language_en_US.properties:
login.username=Username login.password=Password
language_zh-CN.properties:
login.username=用戶名 login.password=用戶密碼
這兩個分別對應英中文環境。配置文件寫好之后,還需要在 SpringMVC 容器中提供一個 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實例去加載這兩個實例,如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id="messageSource"> <property name="basename" value="language"/> <property name="defaultEncoding" value="UTF-8"/> </bean>
這里配置了文件名 language 和默認的編碼格式。
接下來我們新建一個 login.jsp 文件,如下:
<%@ taglib prefix="spring" uri="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tags" %>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html> <head>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spring:message code="login.username"/> <input type="text"> <br> <spring:message code="login.password"/> <input type="text"> <br> </body> </html>
在這個文件中,我們通過 spring:message 標簽來引用變量,該標簽會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語言文件。
接下來我們為 login.jsp 提供一個控制器: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LoginController { @Autowired MessageSource messageSource; @GetMapping("/login") public String login() { String username = messageSource.getMessage("login.username",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String password = messageSource.getMessage("login.password",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 + 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password = " + password); return "login"; } }
控制器中直接返回 login 視圖即可。
另外我這還注入了 MessageSource 對象,主要是為了向大家展示如何在處理器中獲取國際化后的語言文字。
配置完成后,啟動項目進行測試。
默認情況下,系統是根據請求頭的中 Accept-Language 字段來判斷當前的語言環境的,該這個字段由瀏覽器自動發送,我們這里為了測試方便,可以使用 POSTMAN 進行測試,然后手動設置 Accept_Language 字段。
首先測試中文環境:
然后測試英文環境:
都沒問題,完美!同時觀察 IDEA 控制臺,也能正確打印出語言文字。
上面這個是基于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來解析出當前的區域和語言的。
有的時候,我們希望語言環境直接通過請求參數來傳遞,而不是通過請求頭來傳遞,這個需求我們通過 SessionLocaleResolver 或者 CookieLocaleResolver 都可以實現。
先來看 SessionLocaleResolver。
首先在 SpringMVC 配置文件中提供 SessionLocaleResolver 的實例,同時配置一個攔截器,如下:
<mvc:interceptors> <mvc:interceptor> <mvc:mapping path="/**"/>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i18n.LocaleChangeInterceptor"> <property name="paramName" value="locale"/> </bean> </mvc:interceptor> </mvc:interceptors>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i18n.SessionLocaleResolver" id="localeResolver"> </bean>
SessionLocaleResolver 是負責區域解析的,這個沒啥好說的。攔截器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則主要是負責參數解析的,我們在配置攔截器的時候,設置了參數名為 locale(默認即此),也就是說我們將來可以通過 locale 參數來傳遞當前的環境信息。
配置完成后,我們還是來訪問剛才的 login 控制器,如下:
此時我們可以直接通過 locale 參數來控制當前的語言環境,這個 locale 參數就是在前面所配置的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攔截器中被自動解析的。
如果你不想配置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攔截器也是可以的,直接自己手動解析 locale 參數然后設置 locale 也行,像下面這樣: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LoginController { @Autowired MessageSource messageSource; @GetMapping("/login") public String login(String locale,HttpSession session) { if ("zh-CN".equals(locale)) { session.setAttribute(SessionLocaleResolver.LOCALE_SESSION_ATTRIBUTE_NAME, new Locale("zh", "CN")); } else if ("en-US".equals(locale)) { session.setAttribute(SessionLocaleResolver.LOCALE_SESSION_ATTRIBUTE_NAME, new Locale("en", "US")); } String username = messageSource.getMessage("login.username",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String password = messageSource.getMessage("login.password",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 + 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password = " + password); return "login"; } }
SessionLocaleResolver 所實現的功能也可以通過 CookieLocaleResolver 來實現,不同的是前者將解析出來的區域信息保存在 session 中,而后者則保存在 Cookie 中。保存在 session 中,只要 session 沒有發生變化,后續就不用再次傳遞區域語言參數了,保存在 Cookie 中,只要 Cookie 沒變,后續也不用再次傳遞區域語言參數了。
使用 CookieLocaleResolver 的方式很簡單,直接在 SpringMVC 中提供 CookieLocaleResolver 的實例即可,如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i18n.CookieLocaleResolver" id="localeResolver"/>
注意這里也需要使用到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攔截器,如果不使用該攔截器,則需要自己手動解析并配置語言環境,手動解析并配置的方式如下:
@GetMapping("/login3") public String login3(String loca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 CookieLocaleResolver resolver = new CookieLocaleResolver(); if ("zh-CN".equals(locale)) { resolver.setLocale(req, resp, new Locale("zh", "CN")); } else if ("en-US".equals(locale)) { resolver.setLocale(req, resp, new Locale("en", "US")); } String username = messageSource.getMessage("login.username",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String password = messageSource.getMessage("login.password",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 + 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password = " + password); return "login"; }
配置完成后,啟動項目進行測試,這次測試的方式跟 SessionLocaleResolver 的測試方式一致,松哥就不再多說了。
除了前面介紹的這幾種 LocaleResolver 之外,還有一個 FixedLocaleResolver,因為比較少見,松哥這里就不做過多介紹了。
Spring Boot 和 Spring 一脈相承,對于國際化的支持,默認是通過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解析器來完成的,這個解析器,默認是通過請求頭的 Accept-Language 字段來判斷當前請求所屬的環境的,進而給出合適的響應。
所以在 Spring Boot 中做國際化,這一塊我們可以不用配置,直接就開搞。
首先創建一個普通的 Spring Boot 項目,添加 web 依賴即可。項目創建成功后,默認的國際化配置文件放在 resources 目錄下,所以我們直接在該目錄下創建四個測試文件,如下:
我們的 message 文件是直接創建在 resources 目錄下的,IDEA 在展示的時候,會多出一個 Resource Bundle,這個大家不用管,千萬別手動去創建這個目錄。
messages.properties 這個是默認的配置,其他的則是不同語言環境下的配置,en_US 是英語(美國),zh_CN 是中文簡體,zh_TW 是中文繁體(文末附錄里邊有一個完整的語言簡稱表格)。
四個文件創建好之后,第一個默認的我們可以先空著,另外三個分別填入以下內容:
messages_zh_CN.properties
user.name=江南一點雨
messages_zh_TW.properties
user.name=江南壹點雨
messages_en_US.properties
user.name=javaboy
配置完成后,我們就可以直接開始使用了。在需要使用值的地方,直接注入 MessageSource 實例即可。
在 Spring 中需要配置的 MessageSource 現在不用配置了,Spring Boot 會通過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context.MessageSourceAutoConfiguration 自動幫我們配置一個 MessageSource 實例。
創建一個 HelloController ,內容如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Autowired MessageSource messageSource; @Ge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messageSource.getMessage("user.name", null, LocaleContextHolder.getLocale()); } }
在 HelloController 中我們可以直接注入 MessageSource 實例,然后調用該實例中的 getMessage 方法去獲取變量的值,第一個參數是要獲取變量的 key,第二個參數是如果 value 中有占位符,可以從這里傳遞參數進去,第三個參數傳遞一個 Locale 實例即可,這相當于當前的語言環境。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直接去調用這個接口了。
默認情況下,在接口調用時,通過請求頭的 Accept-Language 來配置當前的環境,我這里通過 POSTMAN 來進行測試,結果如下:
小伙伴們看到,我在請求頭中設置了 Accept-Language 為 zh-CN,所以拿到的就是簡體中文;如果我設置了 zh-TW,就會拿到繁體中文:
是不是很 Easy?
有的小伙伴覺得切換參數放在請求頭里邊好像不太方便,那么也可以自定義解析方式。例如參數可以當成普通參數放在地址欄上,通過如下配置可以實現我們的需求。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WebConfig implements WebMvcConfigur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Interceptors(InterceptorRegistry registry) {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interceptor.setParamName("lang"); registry.addInterceptor(interceptor); } @Bean LocaleResolver localeResolver() { SessionLocaleResolver localeResolver = new SessionLocaleResolver(); localeResolver.setDefaultLocale(Locale.SIMPLIFIED_CHINESE); return localeResolver; } }
在這段配置中,我們首先提供了一個 SessionLocaleResolver 實例,這個實例會替換掉默認的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不同于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通過請求頭來判斷當前的環境信息,SessionLocaleResolver 將客戶端的 Locale 保存到 HttpSession 對象中,并且可以進行修改(這意味著當前環境信息,前端給瀏覽器發送一次即可記住,只要 session 有效,瀏覽器就不必再次告訴服務端當前的環境信息)。
另外我們還配置了一個攔截器,這個攔截器會攔截請求中 key 為 lang 的參數(不配置的話是 locale),這個參數則指定了當前的環境信息。
好了,配置完成后,啟動項目,訪問方式如下:
我們通過在請求中添加 lang 來指定當前環境信息。這個指定只需要一次即可,也就是說,在 session 不變的情況下,下次請求可以不必帶上 lang 參數,服務端已經知道當前的環境信息了。
CookieLocaleResolver 也是類似用法,不再贅述。
默認情況下,我們的配置文件放在 resources 目錄下,如果大家想自定義,也是可以的,例如定義在 resources/i18n 目錄下:
但是這種定義方式系統就不知道去哪里加載配置文件了,此時還需要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進行額外配置(注意這是一個相對路徑):
spring.messages.basename=i18n/messages
另外還有一些編碼格式的配置等,內容如下:
spring.messages.cache-duration=3600 spring.messages.encoding=UTF-8 spring.messages.fallback-to-system-locale=true
spring.messages.cache-duration 表示 messages 文件的緩存失效時間,如果不配置則緩存一直有效。
spring.messages.fallback-to-system-locale 屬性則略顯神奇,網上竟然看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后來翻了一會源碼才看出端倪。
這個屬性的作用在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AbstractResourceBasedMessageSource#getDefaultLocale 方法中生效:
protected Locale getDefaultLocale() { if (this.defaultLocale != null) { return this.defaultLocale; } if (this.fallbackToSystemLocale) { return Locale.getDefault(); } return null; }
從這段代碼可以看出,在找不到當前系統對應的資源文件時,如果該屬性為 true,則會默認查找當前系統對應的資源文件,否則就返回 null,返回 null 之后,最終又會調用到系統默認的 messages.properties 文件。
國際化這塊主要涉及到的組件是 LocaleResolver,這是一個開放的接口,官方默認提供了四個實現。當前該使用什么環境,主要是通過 LocaleResolver 來進行解析的。
LocaleResolver
public interface LocaleResolver {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Nullable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Nullable Locale locale); }
這里兩個方法: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resolveLocale:根據當前請求解析器出 Locale 對象。
設置 Locale 對象。
我們來看看 LocaleResolver 的繼承關系:
雖然中間有幾個抽象類,不過最終負責實現的其實就四個: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根據請求頭中的 Accept-Language 字段來確定當前的區域語言等。
SessionLocaleResolver:根據請求參數來確定區域語言等,確定后會保存在 Session 中,只要 Session 不變,Locale 對象就一直有效。
CookieLocaleResolver:根據請求參數來確定區域語言等,確定后會保存在 Cookie 中,只要 Session 不變,Locale 對象就一直有效。
FixedLocaleResolver:配置時直接提供一個 Locale 對象,以后不能修改。
接下來我們就對這幾個類逐一進行分析。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直接實現了 LocaleResolver 接口,我們來看它的 resolveLocale 方法:
@Override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Locale defaultLocale = getDefaultLocale(); if (defaultLocale != null && request.getHeader("Accept-Language") == null) { return defaultLocale; } Locale requestLocale = request.getLocale(); List<Locale> supportedLocales = getSupportedLocales(); if (supportedLocales.isEmpty() || supportedLocales.contains(requestLocale)) { return requestLocale; } Locale supportedLocale = findSupportedLocale(request, supportedLocales); if (supportedLocale != null) { return supportedLocale; } return (defaultLocale != null ? defaultLocale : requestLocale); }
鴻蒙官方戰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術社區
首先去獲取默認的 Locale 對象。
如果存在默認的 Locale 對象,并且請求頭中沒有設置 Accept-Language 字段,則直接返回默認的 Locale。
從 request 中取出當前的 Locale 對象,然后查詢出支持的 supportedLocales,如果 supportedLocales 或者 supportedLocales 中包含 requestLocale,則直接返回 requestLocale。
如果前面還是沒有匹配成功的,則從 request 中取出 locales 集合,然后再去和支持的 locale 進行比對,選擇匹配成功的 locale 返回。
如果前面都沒能返回,則判斷 defaultLocale 是否為空,如果不為空,就返回 defaultLocale,否則返回 defaultLocale。
再來看看它的 setLocale 方法,直接拋出異常,意味著通過請求頭處理 Locale 是不允許修改的。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Nullable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Nullable Locale local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Cannot change HTTP accept header - use a different locale resolution strategy"); }
SessionLocaleResolver 的實現多了一個抽象類 AbstractLocaleContextResolver,AbstractLocaleContextResolver 中增加了對 TimeZone 的支持,我們先來看下 AbstractLocaleContextResolv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LocaleContextResolver extends AbstractLocaleResolver implements LocaleContextResolver { @Nullable private TimeZone defaultTimeZone; public void setDefaultTimeZone(@Nullable TimeZone defaultTimeZone) { this.defaultTimeZone = defaultTimeZone; } @Nullable public TimeZone getDefaultTimeZone() { return this.defaultTimeZone; } @Override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Locale locale = resolveLocaleContext(request).getLocale(); return (locale != null ? locale : request.getLoca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Nullable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Nullable Locale locale) { setLocaleContext(request, response, (locale != null ? new SimpleLocaleContext(locale) : null)); } }
可以看到,多了一個 TimeZone 屬性。從請求中解析出 Locale 還是調用了 resolveLocaleContext 方法,該方法在子類中被實現,另外調用 setLocaleContext 方法設置 Locale,該方法的實現也在子類中。
我們來看下它的子類 SessionLocaleResolver:
@Override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Locale locale = (Locale) WebUtils.getSessionAttribute(request, this.localeAttributeName); if (locale == null) { locale = determineDefaultLocale(request); } return locale; }
直接從 Session 中獲取 Locale,默認的屬性名是 SessionLocaleResolver.class.getName() + ".LOCALE",如果 session 中不存在 Locale 信息,則調用 determineDefaultLocale 方法去加載 Locale,該方法會首先找到 defaultLocale,如果 defaultLocale 不為 null 就直接返回,否則就從 request 中獲取 Locale 返回。
再來看 setLocaleContext 方法,就是將解析出來的 Locale 保存起來。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LocaleContex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Nullable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Nullable LocaleContext localeContext) { Locale locale = null; TimeZone timeZone = null; if (localeContext != null) { locale = localeContext.getLocale(); if (localeContext instanceof TimeZoneAwareLocaleContext) { timeZone = ((TimeZoneAwareLocaleContext) localeContext).getTimeZone(); } } WebUtils.setSessionAttribute(request, this.localeAttributeName, locale); WebUtils.setSessionAttribute(request, this.timeZoneAttributeName, timeZone); }
保存到 Session 中即可。大家可以看到,這種保存方式其實和我們前面演示的自己保存代碼基本一致,殊途同歸。
FixedLocaleResolver 有三個構造方法,無論調用哪一個,都會配置默認的 Locale:
public FixedLocaleResolver() { setDefaultLocale(Locale.getDefault()); } public FixedLocaleResolver(Locale locale) { setDefaultLocale(locale); } public FixedLocaleResolver(Locale locale, TimeZone timeZone) { setDefaultLocale(locale); setDefaultTimeZone(timeZone); }
要么自己傳 Locale 進來,要么調用 Locale.getDefault() 方法獲取默認的 Locale。
再來看 resolveLocale 方法:
@Override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Locale locale = getDefaultLocale(); if (locale == null) { locale = Locale.getDefault(); } return locale; }
這個應該就不用解釋了吧。
需要注意的是它的 setLocaleContext 方法,直接拋異常出來,也就意味著 Locale 在后期不能被修改。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LocaleContext(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Nullable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Nullable LocaleContext localeContext)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Cannot change fixed locale - use a different locale resolution strategy"); }
CookieLocaleResolver 和 SessionLocaleResolver 比較類似,只不過存儲介質變成了 Cookie,其他都差不多,松哥就不再重復介紹了。
搜刮了一個語言簡稱表,分享給各位小伙伴:
語言 | 簡稱 |
---|---|
簡體中文(中國) | zh_CN |
繁體中文(中國臺灣) | zh_TW |
繁體中文(中國香港) | zh_HK |
英語(中國香港) | en_HK |
英語(美國) | en_US |
英語(英國) | en_GB |
英語(全球) | en_WW |
英語(加拿大) | en_CA |
英語(澳大利亞) | en_AU |
英語(愛爾蘭) | en_IE |
英語(芬蘭) | en_FI |
芬蘭語(芬蘭) | fi_FI |
英語(丹麥) | en_DK |
丹麥語(丹麥) | da_DK |
英語(以色列) | en_IL |
希伯來語(以色列) | he_IL |
英語(南非) | en_ZA |
英語(印度) | en_IN |
英語(挪威) | en_NO |
英語(新加坡) | en_SG |
英語(新西蘭) | en_NZ |
英語(印度尼西亞) | en_ID |
英語(菲律賓) | en_PH |
英語(泰國) | en_TH |
英語(馬來西亞) | en_MY |
英語(阿拉伯) | en_XA |
韓文(韓國) | ko_KR |
日語(日本) | ja_JP |
荷蘭語(荷蘭) | nl_NL |
荷蘭語(比利時) | nl_BE |
葡萄牙語(葡萄牙) | pt_PT |
葡萄牙語(巴西) | pt_BR |
法語(法國) | fr_FR |
法語(盧森堡) | fr_LU |
法語(瑞士) | fr_CH |
法語(比利時) | fr_BE |
法語(加拿大) | fr_CA |
西班牙語(拉丁美洲) | es_LA |
西班牙語(西班牙) | es_ES |
西班牙語(阿根廷) | es_AR |
西班牙語(美國) | es_US |
西班牙語(墨西哥) | es_MX |
西班牙語(哥倫比亞) | es_CO |
西班牙語(波多黎各) | es_PR |
德語(德國) | de_DE |
德語(奧地利) | de_AT |
德語(瑞士) | de_CH |
俄語(俄羅斯) | ru_RU |
意大利語(意大利) | it_IT |
希臘語(希臘) | el_GR |
挪威語(挪威) | no_NO |
匈牙利語(匈牙利) | hu_HU |
土耳其語(土耳其) | tr_TR |
捷克語(捷克共和國) | cs_CZ |
斯洛文尼亞語 | sl_SL |
波蘭語(波蘭) | pl_PL |
瑞典語(瑞典) | sv_SE |
西班牙語(智利) | es_CL |
“如何配置SpringMVC國際化”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