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容主要講解“如何使用分布式鎖”,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本文介紹的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性強。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學習“如何使用分布式鎖”吧!
什么是分布式鎖?分布式鎖又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在我們的系統還沒有使用分布式架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同步鎖或者Lock鎖,來保證多線程并發的時候,同一時間只有一個線程修改共享變量或者執行代碼塊,但是當我們現在大部分系統都是分布式集群部署的,單純的同步鎖和Lock鎖只能保證單個實例上的數據一致性,多實例就失去了作用。
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分布式鎖來保證共享資源的原子性,比如我們電商系統里面的扣減庫存,當單量小的時候問題不大,如果單量很大,同一時間多個實例都在并發處理扣減庫存的業務的時候,就可能存在超賣的問題。
分布式鎖的實現?
常見的分布式鎖有數據庫實現分布式鎖、Zookeeper實現分布式鎖、Redis實現分布式鎖、Redisson實現。其中數據庫實現分布式鎖比較簡單,也很容易理解,直接基于數據庫實現就可以了,在一些分布式的業務中也經常使用,但是這種方式也是效率最低的,一般是不使用的,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其他三種方式的實現。
Zookeeper實現分布式鎖
使用Zookeeper來實現分布式鎖就比較常見,比如很多項目就使用Zookeeper作為分布式注冊中心,就喜歡用Zookeeper來實現分布式鎖,這主要是借助于Zookeeper的兩大特性:順序臨時節點、Watch機制。
順序臨時節點:熟悉Zookeeper的同學都知道,Zookeeper提供了多層級的節點命名空間,每個節點都是用斜杠分隔的路徑來表示,類似于我們的文件夾。節點又分為持久節點和臨時節點,節點還可以標記為有序,當節點被標記為有序性,這個節點就具有順序自增的特點,我們就可以借助這個特點來創建我們所需的節點。
Watch機制:Watch機制是Zookeeper另一個重要的特性,我們可以在指定節點上注冊一些Watcher,在一些特定的事情觸發的時候,通知用戶這個事件。
Zookeeper實現分布式鎖的過程
我們先創建一個持久節點作為父節點,每當需要訪問創建分布式鎖的時候,就在這個父節點下創建相應的臨時的順序子節點,以臨時節點名稱、父節點名稱和順序號組成特點的名稱。在建立子節點后,對父節點下以這個這個子節點名稱開頭的子節點進行排序,判斷剛建立的節點順序號是不是最小的,如果是最小的則獲取鎖,如果不是最小節點,則阻塞等待鎖,并且在獲取該節點的上一順序節點注冊Watcher,等待節點對應的操作獲得鎖。
當業務處理完之后,刪除該節點,關閉zk,進而觸發Watcher,釋放該鎖。
上圖就是就是嚴格按照順序訪問的分布式鎖實現,更多的時候我們引入一些框架來幫助我們實現,比如最常用的Curator框架,代碼如下:
InterProcessMutex lock = new InterProcessMutex(client, lockPath); if ( lock.acquire(maxWait, waitUnit) ) { try { // 業務處理 } finally{ lock.release(); } }
Zookeeper來實現分布式鎖天然的優勢就是,Zookeeper是集群實現的,我們生產環境一般也是集群部署的,可以避免單點問題,穩定性較好,能保證每次操作都可以釋放鎖。
缺點就是,頻繁的創建刪除節點,加上注冊watch事件,對于zookeeper集群的壓力比較大,性能這一塊也比不上Redis實現的分布式鎖。
Redis實現分布式鎖
Redis實現的分布式鎖,最為復雜,但是性能確是最佳的,所以在對性能要求更高的系統里,我們都選擇使用Redis來實現分布式鎖。利用Redis實現分布式鎖,一般都是使用SETNX實現,舉個簡單的例子:
public static boolean get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SET_IF_NOT_EXIST, SET_WITH_EXPIRE_TIME,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SETNX方法保證設置鎖和鎖過期時間的原子性,但是對于鎖的過期時間設置我們要注意,如果執行業務
時間比較長,我們設置的過期時間又比較短的情況下就會造成,業務還沒執行完,鎖已釋放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業務處理來評估設置鎖的過期時間,來保證業務可以正常的處理完。
Redisson實現分布式鎖
Redisson是架設在Redis基礎上的一個Java駐內存數據網格。Redisson在基于NIO的Netty框架上,充分的利用了Redis鍵值數據庫提供的一系列優勢,在Java實用工具包中常用接口的基礎上,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分布式特性的常用工具類。性能也比我們常用的jedis好一些。
Redisson不管是單節點模式還是集群模式,都很好的實現了分布式鎖,一般用的多的都是集群模式,在集群模式下,Redisson使用RedLock算法,很好的處理了Master節點宕機時切換到另外一個Master節點過程中多個應用獲得鎖。
Redisson集群模式獲取鎖的實現就是,在不同節點上獲取鎖,每個節點上獲取鎖都有超時時間,如果獲取鎖超時就認為這個節點不可用,當成功獲取鎖的個數超過Redis節點的半數,且獲取鎖消耗的時間還沒超過鎖過期時間,則認為獲取鎖成功。獲取鎖成功后重新計算鎖釋放時間,由原來的鎖釋放時間減去獲取鎖消耗的時間,如果最終獲取鎖失敗,已經獲取鎖成功的節點也會釋放鎖。
具體的代碼實現:
引入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artifactId> <version>3.13.1</version> </dependency>
Redisson配置文件:
@Bean public RedissonClient redissonClient() {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useClusterServers() .setScanInterval(3000) // 集群狀態掃描間隔時間,單位是毫秒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0.1:6379).setPassword("666")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0.2:6379").setPassword("666")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0.3:6379") .setPassword("666"); return Redisson.create(config); }
獲取鎖操作:
long waitTimeout = 10; long leaseTime = 1; RLock lock1 = redissonClient1.getLock("lock1"); RLock lock2 = redissonClient2.getLock("lock2"); RLock lock3 = redissonClient3.getLock("lock3"); RedissonRedLock redLock = new RedissonRedLock(lock1, lock2, lock3); redLock.trylock(waitTimeout,leaseTime,TimeUnit.SECONDS); try{ //... }finally{ redLock.unlock(); }
總結
實現分布式鎖的方式不止這三種,最簡單的就是數據庫實現,Zookeeper實現也相對比較簡單,但是性能最好的還是Redis實現,但是可靠性方面,Zookeeper基于分布式集群,具有天然的優勢,可靠性相對更高。如果業務場景對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時候,優先使用Zookeeper實現分布式鎖。
到此,相信大家對“如何使用分布式鎖”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來實際操作一番吧!這里是億速云網站,更多相關內容可以進入相關頻道進行查詢,關注我們,繼續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