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怎么讓Python程序跑得更快”,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怎么讓Python程序跑得更快”吧!
計時與性能分析
在開始優化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找到代碼的哪一部分真正拖慢了整個程序。有時程序性能的瓶頸顯而易見,但當你不知道瓶頸在何處時,這里有一些幫助找到性能瓶頸的辦法:
注:下列程序用作演示目的,該程序計算 e 的 X 次方(摘自 Python 文檔):
# slow_program.py from decimal import * def exp(x): getcontext().prec += 2 i, lasts, s, fact, num = 0, 0, 1, 1, 1 while s != lasts: lasts = s i += 1 fact *= i num *= x s += num / fact getcontext().prec -= 2 return +s exp(Decimal(150)) exp(Decimal(400)) exp(Decimal(3000))
最懶惰的「性能分析」
首先,最簡單但說實話也很懶的方法——使用 Unix 的 time 命令:
~ $ time python3.8 slow_program.py real 0m11,058s user 0m11,050s sys 0m0,008s
如果你只想給整個程序計時,這個命令即可完成目的,但通常是不夠的……
最細致的性能分析
另一個極端是 cProfile,它提供了「太多」的信息:
~ $ python3.8 -m cProfile -s time slow_program.py 1297 function calls (1272 primitive calls) in 11.081 seconds Ordered by: internal time ncalls tottime percall cumtime percall filename:lineno(function) 3 11.079 3.693 11.079 3.693 slow_program.py:4(exp) 1 0.000 0.000 0.002 0.002 {built-in method _imp.create_dynamic} 4/1 0.000 0.000 11.081 11.081 {built-in method builtins.exec} 6 0.000 0.000 0.000 0.000 {built-in method __new__ of type object at 0x9d12c0} 6 0.000 0.000 0.000 0.000 abc.py:132(__new__) 23 0.000 0.000 0.000 0.000 _weakrefset.py:36(__init__) 245 0.000 0.000 0.000 0.000 {built-in method builtins.getattr} 2 0.000 0.000 0.000 0.000 {built-in method marshal.loads} 10 0.000 0.000 0.000 0.000 <frozen importlib._bootstrap_external>:1233(find_spec) 8/4 0.000 0.000 0.000 0.000 abc.py:196(__subclasscheck__) 15 0.000 0.000 0.000 0.000 {built-in method posix.stat} 6 0.000 0.000 0.000 0.000 {built-in method builtins.__build_class__} 1 0.000 0.000 0.000 0.000 __init__.py:357(namedtuple) 48 0.000 0.000 0.000 0.000 <frozen importlib._bootstrap_external>:57(_path_join) 48 0.000 0.000 0.000 0.000 <frozen importlib._bootstrap_external>:59(<listcomp>) 1 0.000 0.000 11.081 11.081 slow_program.py:1(<module>) ...
這里,我們結合 cProfile 模塊和 time 參數運行測試腳本,使輸出行按照內部時間(cumtime)排序。這給我們提供了大量信息,上面你看到的行只是實際輸出的 10%。從輸出結果我們可以看到 exp 函數是罪魁禍首(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現在我們可以更加專注于計時和性能分析了;
計時專用函數
現在我們知道了需要關注哪里,那么我們可能只想要給運行緩慢的函數計時而不去管代碼的其他部分。我們可以使用一個簡單的裝飾器來做到這點:
def timeit_wrapper(func): @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start = time.perf_counter() # Alternatively, you can use time.process_time() func_return_val = func(*args, **kwargs) end = time.perf_counter() print('{0:<10}.{1:<8} : {2:<8}'.format(func.__module__, func.__name__, end - start)) return func_return_val return wrapper
接著,將該裝飾器按如下方式應用在待測函數上:
@timeit_wrapper def exp(x): ... print('{0:<10} {1:<8} {2:^8}'.format('module', 'function', 'time')) exp(Decimal(150)) exp(Decimal(400)) exp(Decimal(3000))
得到如下輸出:
~ $ python3.8 slow_program.py module function time __main__ .exp : 0.003267502994276583 __main__ .exp : 0.038535295985639095 __main__ .exp : 11.728486061969306
此時我們需要考慮想要測量哪一類時間。time 庫提供了 time.perf_counter 和 time.process_time 兩種時間。其區別在于,perf_counter 返回絕對值,其中包括了 Python 程序并不在運行的時間,因此它可能受到機器負載的影響。而 process_time 只返回用戶時間(除去了系統時間),也就是只有進程運行時間。
讓程序更快
現在到了真正有趣的部分了,讓 Python 程序跑得更快!我不會告訴你一些奇技淫巧或代碼段來神奇地解決程序的性能問題,而更多是關于通用的想法和策略。使用這些策略,可以對程序性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時甚至可以帶來高達 30% 的提速。
使用內置的數據類型
這一點非常明顯。內置的數據類型非常快,尤其相比于樹或鏈表等自定義類型而言。這主要是因為內置數據類型使用 C 語言實現,使用 Python 實現的代碼在運行速度上和它們沒法比。
使用 lru_cache 實現緩存/記憶
我在之前的博客中介紹過這一技巧,但我認為它值得用一個簡單例子再次進行說明:
import functools import time # caching up to 12 different results @functools.lru_cache(maxsize=12) def slow_func(x): time.sleep(2) # Simulate long computation return x slow_func(1) # ... waiting for 2 sec before getting result slow_func(1) # already cached - result returned instantaneously! slow_func(3) # ... waiting for 2 sec before getting result
上面的函數使用 time.sleep 模擬了繁重的計算過程。當我們第一次使用參數 1 調用函數時,它等待了 2 秒鐘后返回了結果。當再次調用時,結果已經被緩存起來,所以它跳過了函數體,直接返回結果。
使用局部變量
這和每個作用域中變量的查找速度有關。我之所以說「每個作用域」,是因為這不僅僅關乎局部變量或全局變量。事實上,就連函數中的局部變量、類級別的屬性和全局導入函數這三者的查找速度都會有區別。函數中的局部變量最快,類級別屬性(如 self.name)慢一些,全局導入函數(如 time.time)最慢。
你可以通過這種看似沒有必要的代碼組織方式來提高效率:
# Example #1 class FastClass: def do_stuff(self): temp = self.value # this speeds up lookup in loop for i in range(10000): ... # Do something with `temp` here # Example #2 import random def fast_function(): r = random.random for i in range(10000): print(r()) # calling `r()` here, is faster than global random.random()
使用函數
這也許有些反直覺,因為調用函數會讓更多的東西入棧,進而在函數返回時為程序帶來負擔,但這其實和之前的策略相關。如果你只是把所有代碼扔進一個文件而沒有把它們放進函數,那么它會因為眾多的全局變量而變慢。因此,你可以通過將所有代碼封裝在 main 函數中并調用它來實現加速,如下所示:
def main(): ... # All your previously global code main()
不要訪問屬性
另一個可能讓程序變慢的東西是用來訪問對象屬性的點運算符(.)。這個運算符會引起程序使用__getattribute__進行字典查找,進而為程序帶來不必要的開銷。那么,我們怎么避免(或者限制)使用它呢?
# Slow: import re def slow_func(): for i in range(10000): re.findall(regex, line) # Slow! # Fast: from re import findall def fast_func(): for i in range(10000): findall(regex, line) # Faster!
當心字符串
當在循環中使用取模運算符(%s)或 .format() 時,字符串操作會變得很慢。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根據 Raymond Hettinger 近期發布的推文,我們只需要使用 f-string 即可,它可讀性更強,代碼更加緊湊,并且速度更快!基于這一觀點,如下從快到慢列出了你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方法:
f'{s} {t}' # Fast! s + ' ' + t ' '.join((s, t)) '%s %s' % (s, t) '{} {}'.format(s, t) Template('$s $t').substitute(s=s, t=t) # Slow!
生成器本質上并不會更快,因為它們的目的是惰性計算,以節省內存而非節省時間。然而,節省的內存會讓程序運行更快。為什么呢?如果你有一個大型數據集,并且你沒有使用生成器(迭代器),那么數據可能造成 CPU 的 L1 緩存溢出,進而導致訪存速度顯著變慢。
當涉及到效率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CPU 會將它正在處理的數據保存得離自己越近越好,也就是保存在緩存中。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怎么讓Python程序跑得更快”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怎么讓Python程序跑得更快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