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zhangskd/article/details/37902159
從2.6.31內核開始,linux內核自帶了一個性能分析工具perf,能夠進行函數級與指令級的熱點查找。
Performance analysis tools for Linux.
Performance counters for Linux are a new kernel-based subsystem that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all things
performance analysis. It covers hardware level (CPU/PMU,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nit) features and
software features (software counters, tracepoints) as well.
Perf是內置于Linux內核源碼樹中的性能剖析(profiling)工具。
它基于事件采樣原理,以性能事件為基礎,支持針對處理器相關性能指標與操作系統相關性能指標的性能剖析。
常用于性能瓶頸的查找與熱點代碼的定位。
CPU周期(cpu-cycles)是默認的性能事件,所謂的CPU周期是指CPU所能識別的最小時間單元,通常為億分之幾秒,
是CPU執行最簡單的指令時所需要的時間,例如讀取寄存器中的內容,也叫做clock tick。
Perf是一個包含22種子工具的工具集,以下是最常用的5種:
perf-list
perf-stat
perf-top
perf-record
perf-report
Perf-list用來查看perf所支持的性能事件,有軟件的也有硬件的。
List all symbolic event types.
perf list [hw | sw | cache | tracepoint | event_glob]
(1) 性能事件的分布
hw:Hardware event,9個
sw:Software event,9個
cache:Hardware cache event,26個
tracepoint:Tracepoint event,775個
sw實際上是內核的計數器,與硬件無關。
hw和cache是CPU架構相關的,依賴于具體硬件。
tracepoint是基于內核的ftrace,主線2.6.3x以上的內核版本才支持。
(2) 指定性能事件(以它的屬性)
-e <event> : u // userspace
-e <event> : k // kernel
-e <event> : h // hypervisor
-e <event> : G // guest counting (in KVM guests)
-e <event> : H // host counting (not in KVM guests)
(3) 使用例子
顯示內核和模塊中,消耗最多CPU周期的函數:
# perf top -e cycles:k
顯示分配高速緩存最多的函數:
# perf top -e kmem:kmem_cache_alloc
對于一個指定的性能事件(默認是CPU周期),顯示消耗最多的函數或指令。
System profiling tool.
Generates and displays a performance counter profile in real time.
perf top [-e <EVENT> | --event=EVENT] [<options>]
perf top主要用于實時分析各個函數在某個性能事件上的熱度,能夠快速的定位熱點函數,包括應用程序函數、
模塊函數與內核函數,甚至能夠定位到熱點指令。默認的性能事件為cpu cycles。
(1) 輸出格式
# perf top
第一列:符號引發的性能事件的比例,默認指占用的cpu周期比例。
第二列:符號所在的DSO(Dynamic Shared Object),可以是應用程序、內核、動態鏈接庫、模塊。
第三列:DSO的類型。[.]表示此符號屬于用戶態的ELF文件,包括可執行文件與動態鏈接庫)。[k]表述此符號屬于內核或模塊。
第四列:符號名。有些符號不能解析為函數名,只能用地址表示。
(2) 常用交互命令
h:顯示幫助
UP/DOWN/PGUP/PGDN/SPACE:上下和翻頁。
a:annotate current symbol,注解當前符號。能夠給出匯編語言的注解,給出各條指令的采樣率。
d:過濾掉所有不屬于此DSO的符號。非常方便查看同一類別的符號。
P:將當前信息保存到perf.hist.N中。
(3) 常用命令行參數
-e <event>:指明要分析的性能事件。
-p <pid>:Profile events on existing Process ID (comma sperated list). 僅分析目標進程及其創建的線程。
-k <path>:Path to vmlinux. Required for annotation functionality. 帶符號表的內核映像所在的路徑。
-K:不顯示屬于內核或模塊的符號。
-U:不顯示屬于用戶態程序的符號。
-d <n>:界面的刷新周期,默認為2s,因為perf top默認每2s從mmap的內存區域讀取一次性能數據。
-G:得到函數的調用關系圖。
perf top -G [fractal],路徑概率為相對值,加起來為100%,調用順序為從下往上。
perf top -G graph,路徑概率為絕對值,加起來為該函數的熱度。
(4) 使用例子
# perf top // 默認配置
# perf top -G // 得到調用關系圖
# perf top -e cycles // 指定性能事件
# perf top -p 23015,32476 // 查看這兩個進程的cpu cycles使用情況
# perf top -s comm,pid,symbol // 顯示調用symbol的進程名和進程號
# perf top --comms nginx,top // 僅顯示屬于指定進程的符號
# perf top --symbols kfree // 僅顯示指定的符號
用于分析指定程序的性能概況。
Run a command and gather performance counter statistics.
perf stat [-e <EVENT> | --event=EVENT] [-a] <command>
perf stat [-e <EVENT> | --event=EVENT] [-a] - <command> [<options>]
(1) 輸出格式
# perf stat ls
輸出包括ls的執行時間,以及10個性能事件的統計。
task-clock:任務真正占用的處理器時間,單位為ms。CPUs utilized = task-clock / time elapsed,CPU的占用率。
context-switches:上下文的切換次數。
CPU-migrations:處理器遷移次數。Linux為了維持多個處理器的負載均衡,在特定條件下會將某個任務從一個CPU
遷移到另一個CPU。
page-faults:缺頁異常的次數。當應用程序請求的頁面尚未建立、請求的頁面不在內存中,或者請求的頁面雖然在內
存中,但物理地址和虛擬地址的映射關系尚未建立時,都會觸發一次缺頁異常。另外TLB不命中,頁面訪問權限不匹配
等情況也會觸發缺頁異常。
cycles:消耗的處理器周期數。如果把被ls使用的cpu cycles看成是一個處理器的,那么它的主頻為2.486GHz。
可以用cycles / task-clock算出。
stalled-cycles-frontend:略過。
stalled-cycles-backend:略過。
instructions:執行了多少條指令。IPC為平均每個cpu cycle執行了多少條指令。
branches:遇到的分支指令數。branch-misses是預測錯誤的分支指令數。
(2) 常用參數
-p:stat events on existing process id (comma separated list). 僅分析目標進程及其創建的線程。
-a:system-wide collection from all CPUs. 從所有CPU上收集性能數據。
-r:repeat command and print average + stddev (max: 100). 重復執行命令求平均。
-C:Count only on the list of CPUs provided (comma separated list), 從指定CPU上收集性能數據。
-v:be more verbose (show counter open errors, etc), 顯示更多性能數據。
-n:null run - don't start any counters,只顯示任務的執行時間 。
-x SEP:指定輸出列的分隔符。
-o file:指定輸出文件,--append指定追加模式。
--pre <cmd>:執行目標程序前先執行的程序。
--post <cmd>:執行目標程序后再執行的程序。
(3) 使用例子
執行10次程序,給出標準偏差與期望的比值:
# perf stat -r 10 ls > /dev/null
顯示更詳細的信息:
# perf stat -v ls > /dev/null
只顯示任務執行時間,不顯示性能計數器:
# perf stat -n ls > /dev/null
單獨給出每個CPU上的信息:
# perf stat -a -A ls > /dev/null
ls命令執行了多少次系統調用:
# perf stat -e syscalls:sys_enter ls
收集采樣信息,并將其記錄在數據文件中。
隨后可以通過其它工具(perf-report)對數據文件進行分析,結果類似于perf-top的。
Run a command and record its profile into perf.data.
This command runs a command and gathers a performance counter profile from it, into perf.data,
without displaying anything. This file can then be inspected later on, using perf report.
(1) 常用參數
-e:Select the PMU event.
-a:System-wide collection from all CPUs.
-p:Record events on existing process ID (comma separated list).
-A:Append to the output file to do incremental profiling.
-f:Overwrite existing data file.
-o:Output file name.
-g:Do call-graph (stack chain/backtrace) recording.
-C:Collect samples only on the list of CPUs provided.
(2) 使用例子
記錄nginx進程的性能數據:
# perf record -p `pgrep -d ',' nginx`
記錄執行ls時的性能數據:
# perf record ls -g
記錄執行ls時的系統調用,可以知道哪些系統調用最頻繁:
# perf record -e syscalls:sys_enter ls
讀取perf record創建的數據文件,并給出熱點分析結果。
Read perf.data (created by perf record) and display the profile.
This command displays the performance counter profile information recorded via perf record.
(1) 常用參數
-i:Input file name. (default: perf.data)
(2) 使用例子
# perf report -i perf.data.2
除了以上5個常用工具外,還有一些適用于較特殊場景的工具, 比如內核鎖、slab分配器、調度器,
也支持自定義探測點。
內核鎖的性能分析。
Analyze lock events.
perf lock {record | report | script | info}
需要編譯選項的支持:CONFIG_LOCKDEP、CONFIG_LOCK_STAT。
CONFIG_LOCKDEP defines acquired and release events.
CONFIG_LOCK_STAT defines contended and acquired lock events.
(1) 常用選項
-i <file>:輸入文件
-k <value>:sorting key,默認為acquired,還可以按contended、wait_total、wait_max和wait_min來排序。
(2) 使用例子
# perf lock record ls // 記錄
# perf lock report // 報告
(3) 輸出格式
Name:內核鎖的名字。
aquired:該鎖被直接獲得的次數,因為沒有其它內核路徑占用該鎖,此時不用等待。
contended:該鎖等待后獲得的次數,此時被其它內核路徑占用,需要等待。
total wait:為了獲得該鎖,總共的等待時間。
max wait:為了獲得該鎖,最大的等待時間。
min wait:為了獲得該鎖,最小的等待時間。
最后還有一個Summary:
slab分配器的性能分析。
Tool to trace/measure kernel memory(slab) properties.
perf kmem {record | stat} [<options>]
(1) 常用選項
--i <file>:輸入文件
--caller:show per-callsite statistics,顯示內核中調用kmalloc和kfree的地方。
--alloc:show per-allocation statistics,顯示分配的內存地址。
-l <num>:print n lines only,只顯示num行。
-s <key[,key2...]>:sort the output (default: frag,hit,bytes)
(2) 使用例子
# perf kmem record ls // 記錄
# perf kmem stat --caller --alloc -l 20 // 報告
(3) 輸出格式
Callsite:內核代碼中調用kmalloc和kfree的地方。
Total_alloc/Per:總共分配的內存大小,平均每次分配的內存大小。
Total_req/Per:總共請求的內存大小,平均每次請求的內存大小。
Hit:調用的次數。
Ping-pong:kmalloc和kfree不被同一個CPU執行時的次數,這會導致cache效率降低。
Frag:碎片所占的百分比,碎片 = 分配的內存 - 請求的內存,這部分是浪費的。
有使用--alloc選項,還會看到Alloc Ptr,即所分配內存的地址。
最后還有一個Summary:
調度模塊分析。
trace/measure scheduler properties (latencies)
perf sched {record | latency | map | replay | script}
(1) 使用例子
# perf sched record sleep 10 // perf sched record <command>
# perf report latency --sort max
(2) 輸出格式
TASK:進程名和pid。
Runtime:實際的運行時間。
Switches:進程切換的次數。
Average delay:平均的調度延遲。
Maximum delay:最大的調度延遲。
Maximum delay at:最大調度延遲發生的時刻。
可以自定義探測點。
Define new dynamic tracepoints.
使用例子
(1) Display which lines in schedule() can be probed
# perf probe --line schedule
前面有行號的可以探測,沒有行號的就不行了。
(2) Add a probe on schedule() function 12th line.
# perf probe -a schedule:12
在schedule函數的12處增加一個探測點。
[1]. Linux的系統級性能剖析工具系列,by 承剛
[2].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perf1/
[3].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perf2/
[4]. https://perf.wiki.kernel.org/index.php/Tutorial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