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专区-91九色丨porny丨老师-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密碼登錄×
登錄注冊×
其他方式登錄
點擊 登錄注冊 即表示同意《億速云用戶服務條款》

mysql學習6:第三章MYSQL 體系結構與存儲引擎

發布時間:2020-08-17 15:07:04 來源:ITPUB博客 閱讀:123 作者:studywell 欄目:MySQL數據庫

1.   第三章MYSQL 體系結構與存儲引擎

1.1.   mysql體系結構

體系結構分為兩大層:

l   mysql server層:包括連接層,SQL層;

l   存儲引擎層;

 

 

 

1.2.   query cache詳解及關閉

query cache只能緩存靜態數據。適用于數據倉庫。

5.6前默認開啟,5.6后默認關閉。

徹底關閉query cache

涉及query_cache的兩個核心參數

mysql>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size%”

mysql>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type%”

必須一開始就將query_cache_type設置未off

 

備注:

壓力測試工具sysbench是一個開源的、模塊化、跨平臺的多線程性能測試工具,可進行CPU、內存、磁盤IO、線程、數據庫的性能測試。,支持mysql,oracle,postgresql

下載地址: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benchmarks.html

具體測試過程見書  p44

1.3.   存儲引擎

存儲引擎MyISAM建議停用,轉換到InnoDB存儲引擎上。

1.4.   innoDB體系結構

1.4.1.   數據庫和數據庫實例

mysql數據庫是單進程多線程模型的數據庫

l   實例是進程加內存的組合。

l   線程:將內存數據刷新到硬盤上。

l   磁盤文件:redolog,數據文件,Undo log

1.4.2.   InnoDB的存儲結構

InnoDB邏輯存儲單元主要分為表空間,段,區,頁。

層級關系:tablespace>segment>extent(64個page,1M)>page

表空間

       系統表空間;ibdata1

 

共享表空間  獨立表空間更好

獨立表空間:每表有自己表空間,可實現表空間轉移,回收方便。alter table tablename engine=innodb 或pt-online_schema_change即可

共享表空間不能在線回收空間,需導出刪除再導入,統計分析、日志類不適合。

mysql 5.7后多了臨時表空間,通用表空間

 

 

數據段,回滾段,索引段。

每個段由N個區和32個零散的頁組成。

創建一個索引會創建兩個段,分別為非葉子節點和葉子節點段。

一個表有4個段,是索引個數的兩倍。

 

連續的頁組成,物理上連續分配的一段空間,每個區大小固定1M。

 

InnoDB的最小物理存儲分配單位是page,有數據頁、回滾頁,一般情況一個區由64個連續的頁組成,頁默認16KB。

mysql5.6 可調低為8KB或4KB

mysql5.7 可調高為32KB或64KB

頁記錄行記錄的信息

InnoDB存儲引擎面向列,也就是數據按照行存儲,行記錄數據按照行格式進行存放。

InnoDB存儲引擎有兩種文件格式

1.      Antelope:有corrpact和redundant兩種行記錄格式

2.      Barracuda:有commpressed和dynamic兩種行記錄格式。

 

行溢出: 需要存儲的數據再當前存儲頁面之外,拆分到多個頁進行存儲。

redundant:最早的行記錄格式,比compact要消耗更多的存儲空間,不建議使用。

commpressed:壓縮行格式,對物理存儲層面上的數據庫和索引頁進行壓縮,內存不壓縮,調用到內存需轉換,消耗CPU,壓縮率只有1/2,不建議使用。

compact:溢出的列只存放768各前綴字節。

dynamic:新版本默認的行記錄格式,溢出數據存放溢出頁中,數據頁只存指針。溢出列所在的新頁利用率高,推薦使用。

mysql5.7 默認使用dynamic行記錄格式和Barracuda文件格式;

 

通過查看參數row_format可查看

show table status like ‘%user%’\G;

row_format

查看文件格式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

innodb_file_format  

 

1.4.3.   內存結構

內存分為SGA(系統全局區)和PGA(程序緩存區),

查看配置參數:show variables like ‘%buffer%’

參數介紹,見p54

 

SGA(系統全局區)

innodb_buffer_pool:緩存InnoDB表的數據、索引、插入緩沖、數據字典等信息;

innodb_log_buffer:事務在內存中的緩沖,即redo log buffer的大小;

Query Cache:高速查詢緩存,生產環境建議關閉。只能緩存靜態數據。適用于數據倉庫。

key_buffer_size:只用于MyISAM存儲引擎表,緩存MyISAM存儲。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保存數據字典信息和其他內部數據結構的內存池大小,在5.7.4中被移除。

 

SGA(程序緩沖區)

sort_buffer_size:用于SQL語句在內存中的臨時排序。

join_buffer_size:表連接使用,用于BKA

read_buffer_size:表順序掃描的緩存,只能用于MyISAM存儲引擎。

read_rnd_buffer_size:隨機讀緩沖區大小,用于做mrr。

 

特別的

tmp_table_size:SQL語句在排序或者分組時沒有用到索引,就使用臨時表空間。

max_heap_table_size:管理heap、memory存儲引擎表。

查詢參數:

[mysql]>show variables like'%heap%';

[mysql]>show variables like'%tmp_table%'

兩個參數以最小為準,建議設置一樣大。

 

default_tmp_storage_engine:臨時表默認的存儲引擎;

interal_tmp_disk_storage_engine:磁盤臨時表的管理,決定(create temporary table),5.7新增。

1.4.4.   Buffer狀態及其鏈表結構

page是InnoDB磁盤的IO最小單位,對應到內存中是一個個buffer,每個buffer分為3種狀態:

l   free buffer::未被使用。

l   clean buffer:buffer數據和磁盤page數據一致。

l   dirty buffer:內存數據還未寫入到磁盤。

三種不同的buffer衍生三條鏈表

1.4.5.   各大刷新線程及其作用

master thread線程 :后臺主線程,優先級最高。其內部有4個循環:

l   主循環loop,

l   后臺循環background loop,

l   刷新循環flush loop,

l   暫停循環suspend loop。

根據數據庫運行狀態再4個循環間切換。在loop主循環中又包含兩種操作,分為:

 

四大IO線程

l   read thread: 數據庫讀寫請求線程,默認4個,可擴大。

l   write thread:

l   redo log thread:日志緩沖區中內容刷新到redo log中;

l   change buffer thread:把插入緩沖區內內容刷新到磁盤。

 

page cleaner thread 負責臟頁刷新的線程。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page%’

purge thread: 負責刪除無用undo頁,由于進行DML語句的操作都會生成UNDO,系統需要定期對undo頁進行清理,就需要purge操作。

checkpoint: 在redo log切換時,執行checkpoint,redo log發生切換會觸發把臟頁刷新到磁盤。

error monitor thread: 負責數據庫報錯的監控線程;

lock monitor thread 負責鎖的監控線程。

1.4.6.   內存刷新機制

三個內存部分刷新

redo log buffer ,data buffer ,binlog cache

 

redo log

重做日志文件,記錄事務操作的變化,記錄數據修改之后得值,不管事務是否提交都會記錄下來。至少2個redo log,磁盤用ib_logfile(0-N)命名;影響redo log buffer刷新到磁盤得條件

a.通過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控制,分別為0,1,2;

       0:redo log thread每隔1s 觸發redo log buffer和數據寫磁盤,但事務提交不啟動刷新。

       1:每次事務提交,觸發redo log buffer和數據寫到磁盤。

       2:每次事務提交,觸發redo log buffer寫,但不刷新磁盤。

b.mater thread:每秒刷新

c.redo log buffer,使用超過1半觸發刷新。

 

binlog

DML語句既寫redo log,也寫binlog文件。

binlog叫mysql的二進制日志文件,功能用于備份恢復和主從復制。sync_binlog參數決定刷新條件

       0 :事務提交后,不立即將binlog_cache信息刷新到磁盤,而讓filesystem自行決定同步。

       n::每n次事務提交后,binlog_cache刷新到磁盤。

 

確保數據庫安全的雙一模式:即sync_binlog=1,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redo log 和binlog的區別

第一:記錄內容不同

l   binlog是邏輯日志,記錄所有數據的改變信息。

l   redo log是物理日志,記錄所有InnoDB表數據的變化。

第二:記錄內容的時間不同

l   binlog記錄commit完畢之后的DML和DDL SQL語句。

l   redo log 記錄事務發起之后的DML和DDL SQL語句。

第三:文件使用方式的不同

l   binlog不是循環使用,在寫滿或實例重啟之后,會生成新文件;

l   relo log是循環使用,最后一個寫滿再寫第一個。

第四:作用不同

l   binlog可以作為恢復數據使用,主從復制搭建。

l   redo log作為異常關機或介質故障后數據恢復使用。

 

 

MySQL兩階段提交過程

兩階段提交分為prepare和commit階段。

l   準備階段(transaction prepare):事務SQL先寫入到redo log buffer,然后做一個事務準備標志,再將log buffer中數據刷新到redo log。

l   提交階段(commit):將事務產生的binlog寫入文件,刷入磁盤。

l   再在redo log中做一個事務提交標志,把binlog寫成功的標記一并寫入redo log文件。

總結:只要binlog寫入完成,在主從復制環境中,都會正常完成事務。

 

臟頁的刷新機制

l   redo log切換時,執行checkpoint,會觸發臟頁的刷新。

l   通過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參數控制,表示buffer pool中dirty page的百分百。達到閾值啟動刷新。默認75%,建議設置25%-50%,為避免后期影響性能。

l   由innodb_adaptive_flushing控制每秒刷新臟頁的數目,智能控制,默認開啟。

1.4.7.   InnoDB的三大特性

三大特性為:插入緩沖(change buffer),兩次寫(double write),自適應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

 

插入緩沖:

將普通索引上的DML操作從隨機IO變成順序IO,提高IO效率。

原理:1.先判斷插入的普通索引頁是否在緩沖池中,如在就直接插入;如不在就先放到change buffer中,然后進行change buffer和普通索引的合并操作,多個插入合并到一個操作中,提高普通索引插入性能。

涉及參數:

[mysql]>show variables like'%chang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 25    |

| innodb_change_buffering       | all   |

| session_track_state_change    | OFF   |

+-------------------------------+-------+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占innodb_buffer_pool的最大比例,默認25%,建議50.

innodb_change_buffering:change buffer的類型,有如下幾種。

l   all:緩沖全部insert,delete標記操作和purge操作, 建議選擇默認的all。

l   none:關閉insert buffer;

l   inserts:insert 標記操作

l   delete:delete標記操作

l   changes:未進行實際insert和delete,只標記,等待后續purge;

l   purges:緩沖后臺進程的purges(物理刪除)操作.

 

 

兩次寫(dourble write)

       插入緩沖帶來針對普通索引插入性能上的提升,而double write就是保證吸入的安全性,防止系統宕機。InnoDB發生數據頁部分寫(partial page write)問題,redo log文件記錄的是頁的物理記錄,如果頁損壞就無法進行恢復,就用binlog恢復原來的頁,再通過redo log恢復。

 

雙寫緩沖位于系統表空間中的存儲區域,吸入順序如下:

l   InnoDB緩沖池中臟頁被寫入數據文件之前,讀先寫入double write buffer。

l   然后分兩次從double write buffer,每次將1MB大小數據寫入磁盤共享表空間(double write).

l   最后再從double write buffer寫入數據文件。

雙寫緩沖不占用兩倍IO,double 是一個大型的連續快,會通過一次fsync()通知操作系統。

 

自使用哈希索引

InnoDB可以監控索引的搜索,如注意到查詢可通過建立哈希索引得到優化,就會自動完成。通過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參數控制。

從5.7.8開始,自適應哈希索引搜索系統是分區的,每個索引綁定到一個特殊的分區上面,各個分區都有自己的鎖存器來進行維護。分區通過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_parts參數控制,默認值8各,最大512,通過分區設置,可降低爭用,提高并發。

通過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輸出的semaphores部分監控自使用哈希索引的使用及其競爭情況。如看到許多線程等待一個再btr0sea.c中創建的RW-latch,則它可能被用于禁用自適應哈希索引。

 


向AI問一下細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I

固镇县| 河西区| 龙口市| 邵东县| 嘉鱼县| 台东县| 贺州市| 沧州市| 郎溪县| 黄平县| 阿克苏市| 昌乐县| 舒城县| 仪陇县| 和平区| 安远县| 长沙县| 长寿区| 津市市| 芒康县| 江北区| 安福县| 青阳县| 喀喇沁旗| 庄河市| 大名县| 福海县| 灵台县| 蒙山县| 静安区| 丰原市| 雅安市| 图们市| 新民市| 辰溪县| 宜黄县| 迭部县| 额尔古纳市| 巴楚县| 东辽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