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分析用戶行為的發生過程?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相對應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小伙伴找到更簡單易行的方法。
1、用戶行為的發生過程是怎樣的?
一般來講,用戶行為的發生要經歷五個步驟,即場景刺激→認識偏好→產生主觀期望效用→行為→結果。什么意思呢?下面舉個咖啡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作為一個咖啡愛好者(認知偏好),在冬天看到一杯雙倍奶泡的卡布奇諾(場景刺激),你會自然而然想到咖啡入口的絲滑溫暖(產生主觀期望效用),于是你沒有遲疑,打開微信掃一掃付費(行動),然后如愿喝到咖啡(結果),這次不錯的體驗更加深了你對卡布奇諾的喜愛(行動結果修正人的認知偏好)。以上就是用戶行為的完整過程。
2、用戶行為是由什么決定的?
我們常常能在一些文藝作品中看到,作者或導演為了方便敘述,經常會過于依賴“設定”判斷角色的行為,而忽略場景。其實這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過于簡單或者片面的理解一個人。真實的世界里,人是非常復雜的,其行為遠不是“設定”能單一決定的,受場景的影響更大。比如咖啡和白開水,咖啡愛好者會怎么選擇呢?根據設定會選咖啡。再加個場景:睡覺前呢?所謂的“設定”,就是人的認知偏好。但是,有時候場景比認知偏好對用戶行為的影響更大。比如同樣是打車,對一個價格敏感型用戶,自費打車是會優先選擇價格最低的快車,而出差打車(公司報銷)則會選擇更加舒適的優享或者專車。省錢和舒適,不同場景下用戶的選擇是不同的。因此,用戶的行為由場景和認知偏好共同決定。
3、用戶行為的結果會產生哪些影響?
我們都知道結果是用戶行為發生過程的一環,它看似是最后一環,其實可以反過來修正認知偏好。人的認知和偏好部分源于天生,部分是后天養成,并且始終處于不斷迭代中。舉個常見的例子,拼多多剛出來的時候,曾經依靠“砍一刀免費領”活動積累了巨量的用戶。100多塊的東西,邀請好友幫忙砍價就能免費領。但是玩過之后用戶就看清套路了,剛開始每個人一下子砍個幾十塊,但越到后面砍的金額越少,最后就是人均砍0.01元了。因為沉沒成本太高,很多用戶還是繼續找朋友幫忙砍價。有過一次“成功”的體驗之后,大部分人是不會再玩了,因為一次體驗的結果會修正自己對拼多多免費領的認識和偏好,本來看到“免費”二字是非常興奮的,但是加上拼多多就索然無味了。因此,產品、商業模式都追求可持續性,避免做一錘子買賣。
關于分析用戶行為的發生過程問題的解答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還有很多疑惑沒有解開,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