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webpack代碼分離優化的示例分析,具有一定借鑒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分離代碼文件
在此之前,首先要知道經常配置的 output 中有關 filename 和 chunkFilename 的區別;簡單來說在 entry 定義的入口文件走的就是 filename 配置項,在入口文件內部引入的通常情況下是 chunk,走 chunkFilename 的配置
所以很多時候分離代碼文件就是將不同的 chunk 分離開來,生產環境中有利于瀏覽器緩存,加快二次訪問的速度
代碼分離的時候,optimization 中配置的 splitChunks 默認就是 async,默認對異步代碼進行分離;所以通常情況下能用異步的用異步 import;配合 prefetching 和 preloading 能夠產生很好的效果
filename 和 chunkFilename 的區別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chunkFilename: '[name].chunk.js' }
舉個例子
如果入口文件是 main.js
那么打包后生成的文件是 main.js
如果 main.js 中引入了其他模塊,比如引入了 lodash 那么可能會生成一個名為 lodash.chunk.js 文件
基本概念了解了,接下來開始對 js 和 css 文件進行分離的操作:
js 代碼分離
js 代碼的分離操作,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對異步代碼的分離。這里使用 dynamicImport
dynamicImport
可以使用 magic comment 來修改動態 import 導出的 chunkname,語法規則如下: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lodash" */' 'lodash').then(//...)
如果需要使用這種注釋的寫法,應該安裝模塊 @babel/plugin-syntax-dynamic-import,并在 babelrc 中引入這個插件,使用方法很簡單這里不多說了
splitChunks
splitChunk 的相關配置參數
建議將公共使用的第三方類庫顯式地配置為公共的部分,而不是 webpack 自己去判斷處理
chunks: 表示顯示塊的范圍,有三個可選值:initial(初始塊)、async(按需加載塊)、all(全部塊),默認為all;
minSize: 表示在壓縮前的最小模塊大小,默認為0;
minChunks: 表示被引用次數,默認為1;
maxAsyncRequests: 最大的按需(異步)加載次數,默認為1;
maxInitialRequests: 最大的初始化加載次數,默認為1;
name: 拆分出來塊的名字(Chunk Names),默認由塊名和hash值自動生成;
cacheGroups: 緩存組。
緩存組中還有其他幾個參數:
priority: 表示緩存的優先級;
test: 緩存組的規則,表示符合條件的的放入當前緩存組,值可以是function、boolean、string、RegExp,默認為空;
reuseExistingChunk: 表示可以使用已經存在的塊,即如果滿足條件的塊已經存在就使用已有的,不再創建一個新的塊。
webpack4——SplitChunksPlugin使用指南
module.exports = { entry: { vendor: ["react", "lodash", "angular", ...], // 指定公共使用的第三方類庫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acheGroups: { vendor: { chunks: "initial", test: "vendor", name: "vendor", // 使用 vendor 入口作為公共部分 enforce: true, }, }, }, }, // ... 其他配置 }
或者: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name: true, // 自動處理文件名 chunks: 'all', minChunks: 1, // 至少 import 1 次的即需要打包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cacheGroups: { vendors: { test: /axios|lodash/, // 將這兩個第三方模塊單獨提取打包 chunks: 'initial', } } } },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chunks 的配置
注意 ??
如果是動態 import,import('/* webpackChunkName: "lodash" */' 'lodash').then() 那么 splitChunks 設置為 async,代碼分離將會起作用。
如果是同步加載 import, import _ from 'lodash' 那么 splitChunks 設置為 async 將不起作用,如果設置為 all,那么還需要配置 cacheGroups
cacheGroups 的配置
vendors 緩存組的配置可以檢測第三方模塊是否在 node_modules 中,如果存在則該 splitChunks 生效,將會分離到 vendors~... 這樣的文件中
配置 filename 則會打包成 [filename] 命名的文件中
runtimeChunk 的作用
這個 runtimeChunk 實際上就是鏈接業務邏輯和第三方類庫之間的關系的 manifest。需要將其提取出來,否則使用 contenthash 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導致模塊內容沒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出現 contenthash 多次打包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實際上就是存在在業務邏輯和模塊中的 manifest 發生了改變)
// v4版本的 webpack 不用配置,但最好也提取出來 optimization: { runtimeChunk: { name: 'runtime' } }
reuseExistingChunk:
如果 a 模塊使用了 b,b 模塊又使用了 a;a 被打包到 common.js 中,打包 b 時將直接使用已經打包好的 common.js 中的 a;這就是 reuseExistingChunk 的作用:
default: {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filename: 'common.js' }
他的含義就是只要其中一個模塊使用了 import $ from 'jquery',其他文件中就可直接使用 $ 變量,webpack 會自動在打包過程中 import 這個模塊
css 代碼分離
css 部分分離代碼文件 直接使用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即可
一個 JS 文件,加載頁面時雖然只需要加載一個 JS 文件,但代碼一旦改變,用戶訪問新的頁面時就需要重新加載一個新的 JS 文件。有些情況下,我們只是單獨修改了樣式,這樣也要重新加載整個應用的 JS 文件,相當不劃算。
多個組件共用一部分樣式,如果分離開來,第二個頁面就有了 CSS 文件的緩存,訪問速度自然會加快
MiniCssExtractPlugin
新版本的 webpack 使用這個插件
注意,在引入樣式文件 import './style.css' 的時候,如果配置了 treeshaking,應當在 package.json 中配置:
"sideEffects": [ "*.css" ]
?? 注意,另外在 vue 中如果有 style 標簽,還需要在 sideEffects 中加入 *.vue 的配置項。不必擔心 vue 中的 script 部分會被 treeShaking 掉。
插件的相關配置
filename 指的是如果該 css 文件會直接被插入 html 中那么走的就是 filename 的配置
plugins: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filename: '[name].css', chunkFilename: '[name].chunk.css' }) ]
既然有分離那就有合并,這里順便提及一下 css 代碼合并
如果有多個入口,想把多個入口引入的樣式文件全部打包到一個地方,那么可以使用 optimization 配置項的 splitChunks,所以這個配置項不僅僅只作用于 js,css 也是可以的:
optimization: { splitChuns: { cacheGroups: { styles: { name: 'style', // 將多個入口文件中的樣式文件全部合并打包 test: /\.css$/, chunks: 'all', enforce: true } } } }
css 代碼根據入口分別打包
還可以根據入口的不同,來分別打包 css 文件,文檔已經講的很詳細了,這部分比較簡單可以直接戳文檔 https://webpack.js.org/plugins/mini-css-extract-plugin
感謝你能夠認真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小編分享的“webpack代碼分離優化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億速云,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更多相關知識等著你來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