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通俗的解讀什么是云計算,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今天小編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是云計算,所以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一起往下看吧。
從事云行業已經有了一段時間,期間遇到各種人問“云計算到底是什么鬼?”。這里面有做HR的、有做生物的也有做設計的等等。這篇文章就是嘗試用最通俗的語言來撥開云計算的面紗。其實云計算這個女神并不神秘(下文多參考《云計算通俗講義》這本書,讀者可參考)。
不過在正式揭開云計算面紗之前,你必須先了解什么是軟件、IT系統是如何構成的,這兩個概念是理解云計算的前提與基礎。
那么首先我說說軟件。軟件我們并不陌生,怎么通俗易懂地定義軟件呢?軟件其實就是程序猿寫的讓CPU完成某項任務的步驟。這個步驟就包括了“輸入→計算→輸出”。舉個簡單例子,1+1=2,1+3=4沒錯吧?程序(即軟件)相當于定義了X+Y,你輸入了1和3,就得到了4;你輸入7和8就得到15。這就是軟件的概念。我們平時接觸的暴風影音就是把一堆視頻的代碼給處理了,變成影像在顯示器上顯示;word是把你鍵盤輸入的信號處理了,轉換成word文檔···就是這個道理。總結下軟件或程序其實就是輸入、計算、輸出。那么接下來就是IT系統組成。
圖1 軟件運行模型
IT系統組成大家平時都有接觸,也很好理解,示意圖如下。根據《云計算通俗講義》這本書,IT系統共分為9個層次,可以總結濃縮為:基礎設施層,平臺軟件層,應用軟件層和數據信息層,相信你很容易get到這個點。這里面注意的是,服務器、虛擬機就包括了CPU、內存;而網絡、硬盤其實也是一種計算資源。
在了解軟件和IT系統結構后,云的概念也就很好理解了。傳統電腦,你輸入一個命令,程序會在你自己的電腦上進行計算,最后輸出到你自己的電腦上,比如你用鼠標點擊了運行瀏覽器這個命令。而云計算是把整個計算資源放在云端,也就是輸入輸出與計算分離。你輸入一個命令通過網絡傳輸到云端計算好后再傳回來,這就是通俗云計算的概念。這樣的話我們常常聽到的三種服務模式IaaS/PaaS/SaaS,以及三種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也就很好理解。
如果在云端開放的是基礎設施層,也就是你登入云端看到一個裸機就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如果開放的是平臺軟件層(操作系統、中間件等)那就是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如果開放的是應用軟件層就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那么三種部署模式呢?公有云就是云端資源大家一起用,像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以及阿里云提供最多的是公有云服務。私有云就是云端資源你自己單位用,比如在你自己的公司部署一個數據中心,或者托管在別處(如阿里云)。混合云就是兩者兼而有之。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叫社區云,但實際業務中用得不多,這里不再贅述。
以上就是云計算的概念,以及三種服務模式、三種部署模式。那么你可能會問,云計算有什么優勢?為什么企業會上云?為什么AWS快超過200億美元的營收卻依然每年超過30%的飛漲,國內的阿里云也是超過100億人民幣的年營收?這是另外的一個話題了。大體上講,IT部署在云端的好處是可以彈性擴展、按需付費,節約成本等。例如雙十一時各大購物網站沒有宕機,上下班高峰期貢獻單車也還很流暢,這里面實際用了云計算的彈性伸縮特性。計算是一種能力,云計算提供可擴展的、無限的這種能力。天貓淘寶部署在阿里云上、摩拜單車由微軟的Azure驅動等等,都是云的典型應用模式。可以看到,傳統數據中心、服務器銷量逐漸下降,被云計算和云端數據中心取代;而現在幾乎看不到傳統軟件的創業公司,軟件業大多部署在云端,采用SaaS模式面向市場。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很大的話題。云計算實際上與物聯網、工業4.0、人工智能等概念實際上是分不開的。如果放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這個大話題上,你會發現很多概念間有很多很好的結合點…… 云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各種算法是生產工具。物聯網平臺需要一個云端,復雜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引擎需要運行在云端等等。云是下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數字化革命必不可少的一環,也就是為什么近期華為愿意投資15個億也要做云。
以上就是什么是云計算的詳細內容了,看完之后是否有所收獲呢?如果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來億速云行業資訊!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