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DAVINCI(ARM+DSP)開發攻略已經整整兩年多沒寫東西了,自從寫完DAVINCI DM3730的開發攻略,就基本沒什么精力去寫,一直在忙DM3730平臺客戶定制的產品設計和大規模量產的任務。
2015年-2016年-2017上半年爆炸性的出貨,公司只好全力去支持大客戶,保證產品的質量。還有得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里里外外的事情重重壓過來,不得不去處理,結果博客和公司網站基本處在停止更新狀態,畢竟這年頭大環境是實業誤國,投機“興邦”,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公司全力賺點伙食費不容易,所以博客基本就沒時間更新了。
現在招了些員工,也外包一些事情給其他朋友做做,自己慢慢靜下心來,繼續DM8127的開發工作,同時在開發工程當中,把一些經驗分享出來,繼續耕耘自己的博客。
總的來說,一個人要吃透整個TI指定的第3方DM8127的IPNC_RDK包,確實挺難,因為軟件包太多東西,一個人的精力確實有限。
說到DM8127開發,我們公司其實2013年就已經啟動了,沒錯就是通過艾睿合眾達,買到臺灣APPRO的DM8127-IPNC(IP網絡相機),現在艾睿合眾達已經不賣這個產品了,因為國內用這個平臺開發的公司比較少,沒辦法,TI的DSP就是貴,這些年出貨量比較大的就海康等幾個大公司了。公司遲遲沒有推出DM8127產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當時資金不夠;
二、搞過這方面的人才缺乏,不容易招;
三、公司所有資源全力支持大客戶去搶占某個市場;
四、DM8127 架構比較復雜;
五、高清CMOS 的ISP 的2A-3A算法這些比較頭疼,大大加大了開發成本和時間。
還好,目前調試出了SONY一款1/2.8寸的200萬IMX SENSOR,圖像效果比以前的720P好多了,感到很欣慰,自己也有動力去搞開發工作了。這2年大規模出貨的時候,瑣碎的事情一大堆,本人都不知道怎么過來的,整個人根本沒心情去搞開發工作。
DM8127 是DM81XX系列功耗相對低一些的帶浮點C674X DSP的DAVINCI芯片,浮點運算能力達到4500M FLOPS,專門針對高清相機進行設計的,因為帶有ISP模塊,所以能和DM368-DM385一樣可以對RAW DATA的SENSOR 原始圖像數據進行處理。而普通的DM8168和DM8148則沒有這個功能。
DM8168和DM8148比較適合做多路D1的智能圖像分析DVR的產品,DM8168和DM8148功耗都比DM8127大。當然DM8127比我們以前開發的DM3730功耗大是肯定的,畢竟強悍的性能擺在這里,本公司網站賣的對應型號核心板都有相應的性能描述,這里也不用太累贅去描述。
下面只用一個簡單的表格大概了解一下幾個常用的ARM CORTEX-A8+DSP DAVINCI芯片的對比,那個ARM9+DSP的90納米超級大功耗的DM6467T就不用比較了,同樣只有一個CORTEX-A8不帶DSP的DM385/DM388這里也不列出比較。
功能 | DM8127 | DM8168 | DM8148/8147 | DM3730 |
DSP | 浮點C674X 750M | 浮點C674X 1G | 浮點C674X 750M | 定點C64+ 800M |
ARM | A8+雙M3 | A8+雙M3 | A8+雙M3 | A8 |
性能 | 強 | 最強(優) | 強 | 最低 |
功耗 | 大 | 最大 | 較大 | 最小(優) |
ISP | 強大的ISP(優) | 無 | 無 | 弱化的ISP |
SATA | 無 | 有 | 有 | 無 |
網口PHY | 有 | 有 | 有 | 無 |
USB PHY | 有 | 有 | 有 | 無 |
DSP L2 | 256K | 256K | 256K | 64K+32K SRAM |
ARM L2 | 256K | 256K | 512K | 256K |
H264編解碼算法 | 不占用DSP資源 | 不占用DSP資源 | 不占用DSP資源 | 占用少量DSP資源 |
內置人臉識別 | 有 | 無 | 無 | 無 |
DM8127內部結構圖:
DM8168內部結構圖:
DM8148/DM8147內部結構圖: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功能對比,大家可以到TI網站下載對應的DATASHEET資料。
按道理來說,DM8127是12年TI發布的產品,真正芯片規模量產是從13年開始,到現在17年應該是比較落后的芯片了,為什么我們還要堅持去做呢?
你看看人家那些手機芯片,半年推出一個新的滿足旗艦機要求的芯片,更新換代特別快。但從我們工業應用角度講,TI DSP不一樣,TI 的芯片生命力非常強大,一般主推的芯片都是1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比如DM6446現在都還有公司在大規模出貨,畢竟現在DM6446比2010年那時便宜多了。TI那些TMS320F28XX工控芯片,用在電力系統,電機,電源等控制領域,生命力更加強大,好幾個都超過1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不單單在工業應用,在國防軍工TI的DSP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公司堅持做DM8127,是因為公司也一直在做DAVINCI圖像分析的SOC平臺,還有目前圖像識別(視頻分析)這個市場并沒有萎縮,而是越來越壯大,本人也看了×××2017年7月8日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全文,里面肯定少不了圖像識別(機器視覺)這一塊的產品,像車牌識別人臉識別都是不錯的產品,給社會管理帶來很大的便利。
在視頻分析方面,TI ARM+DSP的方案,相當適合不同種類算法的移植,純粹C/C++語言,也適合中小公司快速設計產品,比那種燒錢的ARM+FPGA還是有優勢的,移植現成的算法(比如OpenCV啊等等)到FPGA,你必須找到非常牛的人,這種人對verilog語言和HLS語言非常非常熟悉,而且對硬件邏輯非常熟悉,對現成算法每個模塊都非常熟悉。還有TI 2014年推出的那個用32級流水線執行指令的殺手锏浮點DSPC66X,從2017年開始加入到了DAVINCI系列,目前推出的是DM50X,只不過ARM 是雙Cortex-M4超級單片機,跑的是TI RTOS(DSP BIOS這種實時操作系統)。這個C66X 浮點DSP拿來做視頻分析超級爽。
至于DM8127的開發攻略要如何寫,本人文化水平有限,文字功底更有限,沒法按照那種專業布局架構去寫,由于IPNC_RDK軟件包涉及到的東西比較多,我只能先從開發人員從無到有的角度去寫。
比如搭建Linux HOST開發環境,IPNC_RDK整體架構分析,BOOT過程和應用程序運行過程等等。就是買芯片回來后,參考開發板,設計好硬件,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去開發這個平臺的,如何讓這個自己做的裸板自動跑起來。
IPNC_RDK有類似的相關手冊,但是寫的用戶手冊是有點簡單,只是告訴你他們的IPNC高清相機如何使用,軟件包如何編譯等等,對如何工作的原理沒太多精力去描述,特別是他們那一套McFW,本人總感覺介紹有點簡單,如果不是分析過源代碼,根本不清楚McFW的架構。
本人要寫的開發攻略出發點不同,有時間和興趣就寫寫,分享分享,或許對那些畢業設計的學生有幫助,或許對那些出來工作的新手有幫助,或許能遇見在這方面共同愛好的朋友,看看是否有合作可能,共同去做一個好的圖像識別(視頻分析)產品,比如有些朋友有很好的圖像識別(視頻分析)算法,軟件有一個好的賣點,而對硬件設計啊,生產啊,認證啊,電磁干擾啊,防雷啊等等無法分心去做或者不夠專業去做,我們就可以提供對應的軟件平臺和硬件平臺去幫客戶實現他們的賣點,實現共贏的同時,我們共同做的產品能給社會帶來良性的幫助,本人覺得也是一種成就。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