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Binder機制是Android系統中用于進程間通信(IPC)的一種機制。其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服務端注冊:服務端通過Binder機制將自己的接口對象注冊到系統服務管理器(Service Manager)中,使得客戶端可以通過系統服務管理器獲取到該接口對象。
客戶端獲取:客戶端通過系統服務管理器獲取到服務端的接口對象,可以通過該對象與服務端進行通信。
Stub和Proxy:服務端的接口對象實現了Binder接口,其中包含了一個Binder對象,稱為Stub。客戶端通過服務端的接口對象獲取到一個代理對象,稱為Proxy。客戶端通過Proxy對象調用服務端的方法時,實際上是將方法調用封裝成一個請求Parcel,并通過Binder對象發送給服務端。
請求驅動:服務端的Binder對象在接收到客戶端的請求時,通過Binder驅動(驅動層)將請求發送給服務端的Binder對象。
服務端處理:服務端接收到請求后,將請求解析成方法調用,并調用相應的方法進行處理。處理完后,將返回結果打包成Parcel,并通過Binder驅動發送給客戶端。
客戶端回調:客戶端的Proxy對象收到服務端返回的結果,將結果解析并回調到客戶端的相應方法,從而完成進程間通信。
總的來說,Android Binder機制通過Stub和Proxy的方式實現服務端和客戶端的通信,通過Binder驅動實現進程間的數據傳輸和通信。這種機制在Android系統中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系統服務和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